第88屆 研經會 第4講

第四講 不再懼怕—寂寂無名的傳道者

經文: 使徒行傳 11:19-26

1.引言

 

弟兄姊妹,早晨!

 

剛才,主席介紹我今年給大家的主題是「疾風勁草—劃時代的工人」。很多時候,當我們講到工人的時候,我們想到個別的工人。就好像我之前幾天所分享到的摩西、耶利米、約書亞,明日我會分享的撒母耳。但神的工人不只是個別的工人,而是整個的群體。神的子民,基督的群體。今日所讀到的經文裡面,是講到神的子民,基督的群體,在一個很艱難的時候,怎樣繼續的前進。很多時,當我們想到初期教會福音運動的時候,當然很多時會想起保羅、巴拿巴,這些個別的領袖。特別在《使徒行傳》十三章,這個安提阿教會差派兩個最好的領袖出去傳福音。大家留意到初期教會裡面,真正的福音突破不是從十三章開始,而是今日的經文,從十一章開始。是在一個很艱難、困苦、逼迫的時候開始。其實,在剛才所讀第十一章的經文,第十九節是跟第八章最初開首的幾節經文連接的。第八章一到四節跟第十一章十九節連接。中間有段插曲,第九章、第十章:第九章是關乎掃羅或者保羅,第十章是關乎彼得。但今日所講的是關乎神的群體的工作。

 

第八章第一節:「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所有門徒都分散了。第八章其實在教會歷史裡面,是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分水嶺。因為之前傳福音多數在耶路撒冷舉行,當逼迫來到時候,反而福音向外傳。其實,當我們看初期教會,第一章到第八章,是很興奮,令人鼓舞。但初期教會的開始是一個很卑微的開始。第一章記載,一百二十個人參加第一次的祈禱會,是這樣開始的。第十四節、十五節有記載。跟著,講到彼得第一次講道,三千人信主。然後,到第二章,聖經說:「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7)去到第五章,雖然他們受逼迫,雖然他們受辱,但他在家裡面仍然能夠傳講耶穌基督。到第六章,初期教會開始揀選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作執事,當中提及司提反,當時聖經說:「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順從了這道。」(徒6:7)。越來越多人信仰基督。所以,你留意第一章到第八章,教會的增長迅速,教會興旺,而且你看到是很開心的。今天,我們來到第八章、第十一章,突然之間教會面對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第八章第一節說:「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不是普通的逼迫,是「大遭逼迫」。

 

想到香港的教會,很多教會在這幾十年裡不斷成長,很多增長,有很多自由。今天我們坐在這裡,包括各個轉播站,每天都有幾千人一起聽道。你說,我們這裡沒有逼迫,那麼這跟我有甚麼關係呢?剛才,主席告訴我們,有句說話很重要,不知你有否聽到他的說話?他說:「除了香港的轉播站,海外有其他的轉播站,不是每個都有這個環境、平安的條件,能專心聽道的。」在香港,我們很自由,但我們要記得,在世界各地裡面,不是很多地方都有像香港這樣的自由。其實,他們所面對的,跟當時初期教會所面對的,是同一樣的情況。

 

弟兄姊妹,我們在這個自由的環境裡面,我們要想想,如果真的面對這樣的考驗的時候,我們會如何面對呢?我們的回應會怎樣呢?當逼迫未來到之前,我們要「居安思危」。聖經說:「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徒8:1)當逼迫來,他們都「分散」。「分散」其實在聖經裡面,從舊約到新約都經常提及,是一個非常之常見的觀念。你說,中國人分散我們都很明白,其實我們都常常經驗這事情。香港人很多人都移民。溫哥華很多人去移民,所以有個外號,溫哥華叫「Hongcouver」,不知大家知不知道?香港(Hong Kong),所以變做「Hongcouver」。太多人申請去加拿大移民。過去十年,中國,不是香港,中國人申請移民去加拿大有幾十萬人。加拿大無法處理這麼多的人,所以突然間改變政策。過去十年所有的申請取消,從頭再來過。投訴無門,等了很久,又從頭申請。「分散」在中國人角度,是為更好的生活而分散。但聖經所講的「分散」是一個走難、被逼迫,因為信仰的原故被「分散」。

 

其實「走難」,我們都明白甚麼是「走難」,但我們都未必經歷過「走難」。當我們想深一點,從這段經文中,讓「走難」的經歷再一次出現在我們面前。過去一年,歐洲的難民潮其實是未解決的。不知道大家有看過上年九月在網上一幅照片?十分令人震驚。有一個小朋友伏在沙灘上去世。敘利亞一個難民去世。敘利亞一個難民,三歲,叫做艾蘭‧庫爾迪(Aylan Kurdi)。他原本跟著父母逃難,經過希臘,想去德國移民。他的船沉了,死了很多人。他的屍體漂浮到土耳其的海灘。其實逃難與我們這時代都是息息相關的。當時十一章裡面記載,這一班的信徒因為逼迫的原故,要「走難」、要「分散」。

 

我們問,教會會怎樣呢?如果香港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會怎樣回應呢?我看到宣教二千年的教會歷史裡面,最大的福音突破運動,不是因為很偉大的宣教策略,不因為有魅力領袖,又不是有豐富的資源。神往往在有困難的時候,使用一班,我叫做「無名的人」。不是一個人,是一大班「無名的人」。所以,今日我想跟大家,在這段經文裡面,從三方面去看信徒如何面對這困境。

 

2. 生命委身的突破

 

第一方面,我叫做「生命委身的突破」。你記得,這一班信徒,他們被分散。大家留意當時的分散,在第八章,領袖仍留在耶路撒冷,是其他的平信徒被分散。這段經文最影響我的兩個字,就是「那些」。「無知者」,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不是巴拿巴,不是彼得,不是約翰,不是保羅。聖經沒有記載他們是甚麼名字。是一班「無名者」,但神卻使用這班「無名的人」,在教會教史裡面,寫下很重要的一頁。神使用他們。

 

我早幾年在倫敦大學做一些寫作研究的工作。倫敦大學的圖書館很大。它的地庫很特別,地庫是擺放文獻的地方。放甚麼文獻呢?就是過去200年在非洲、在中國事奉過的宣教士的文獻。當時,那個主管帶我進去看。當我進到那裡覺得很特別,因為好像是一個超級市場一般。一排排的檔案,我看到很多的名字。這個我知道,戴德生我認識,馬禮遜我知道,但我心裡很感動的是還有很多很多,數千個的檔案,我是從來沒有見過的。這個主管這樣跟我說,這個主管不信耶穌的,這裡每一個檔案代表了一個人的生命,給了你們中國人。我聽到以後,我不能說話,心裡面很感動。其實,他有句說話還未提到,他未信主,每一個檔案代表一個人的生命,為了福音的原故,給了中國人。我在想,這數千個檔案裡面,這些名字從來不在歷史書上記戴,沒有人會知道他們的事蹟,但神會記得他們的名字。過去200年裡,就是這麼多「無名的人」,為中國人的原故,擺上了自己的生命。

 

我事奉的差會是海外基督使團,前身其實是中國內地會。我們常常都記得戴德生,戴德生。華人教會特別喜歡戴德生,因為他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說話:「若果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若果我有千條性命,絕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但是中國教會太愛戴德生了,引用了這段說話就停止;其實,這句說話他未說完的,還有下一句,是這樣說的:「不!不是中國,而是基督。」是為基督的原故。我們很多時候以為戴德生只是一個人,其實內地會至到1900年的時候,有1200個宣教士在內地裡面事奉,大部份是在大西北裡面,在偏遠的地方,沒有人會寫他們的歷史。

 

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一位很著名的牧師。他說過一句說話,他相信21世紀最有效的工人,是「無名的工人」。可能是你和我,作工的人。可能神今日用你和我所做的事情,從來不會在歷史書中記載,但神會用。

 

為何這樣說呢?如果你看第十一章,這班無名士究竟做了甚麼?第二十節,「他們…傳講主耶穌」。即是說,隨走隨傳,他們去到那裡都傳講主耶穌,在二十節裡面。要記得他們的處境,他們不是剛剛去完培靈研經大會。他們不是受過短宣訓練,然後去短宣。不是呀!他們是難民的身份,但在難民之中,在前途不明朗,在生活不穩定的時候,仍然有這份勇氣去傳福音。

 

在這裡稍停一下,談談何來有這樣的勇氣?你做難民,你當然是關心你的生活,何來有勇氣,還能專心的去傳福音呢?何來有這樣的勇氣?我再問一個問題,香港的弟兄姊妹,如果香港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有甚麼勇氣能夠這樣去傳福音呢?你可能好單純的觀念,我們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忽然間勇敢就來了。

 

今天,我要送你去一個地方很容易的。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一樣很特別的東西,叫做「廉價機票」。他們叫做「Budget Airline」,廉價的航空公司,有一些廉價機票真的廉價得超乎常理。我從新加坡去柬埔寨、去越南、去其他地方,你猜要多少錢?一元。一元,你有沒有想可以這麼便宜?當然你還要看細字,單程一元。我想,宣教就好,你不用回程,單程就夠啦!是否,如果我送你去,嘩!你是否就立刻勇敢起來作宣教士呢?我一想到,不是因為他們分散,就嘩!突然間,他們勇敢起來傳福音的。好像是「Superman」一樣,不是的。在這裡,「生命委身的突破」裡面有數樣很重要的因素,這裡有記載。

 

2.1. 一個敬畏神的心

 

第一個因素是「一個敬畏神的心」。你知道,那秘訣不是在第一章開始,而是在第二章開始。第二章記載:「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眾人都懼怕」(徒2:42-43)。二章四十三節:「眾人都懼怕」。他們有一份敬畏神的心。不是等到逼迫來到的時候,才問:「我們怎麼辦呢?」我剛才提到「居安思危」,是去想到我們平日生活裡面,我們的操練是怎麼樣。「懼怕」,懼怕些甚麼呢?不是懼怕環境,是對神的「敬畏」、「懼怕」。「懼怕」或「敬畏」是聖潔子民的特徵。「敬畏神」是初期教會的特徵。「懼怕」不是懼怕環境,是「懼怕」神:「懼怕」祂的聖潔,「懼怕」祂的審判,「懼怕」祂的榮耀。我怕是今個世代的教會,可能缺乏了對神的「敬畏」、「懼怕」。所以,舊約先知哈巴谷這樣說:「耶和華啊,我聽見你的名聲就懼怕。」(哈3:2)

 

當時,初期教會怎樣不懼怕環境,而「懼怕」神呢?如果你看《使徒行傳》第四章裡面,當時官府和文士吩咐彼得、約翰說:「你們不可以奉耶穌的名講道」。彼得在第十九節回答:「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然後,彼得回到教會裡,有個祈禱會。當時,教會眾人為彼得祈禱,在二十四到三十節。這個禱告裡面有二樣事情。今天時間不夠,你回去看。一開始說:「主啊!天地的主。」剛才,很留意詩歌歌詞說:天上、天地;天上、地下的主。然後,有兩樣求神的事情:第一,「叫〔神〕僕人大放膽量講〔神〕的道」;第二,「伸出〔神〕的手來醫治疾病」(徒4:29-30)。當逼迫來到的時候,當困難來到的時候,教會的回應不是攪對抗,初期教會的裡面,一直都沒有攪對抗。教會面對不同的政權、面對壓力、面對打壓的時候,他們求主給他們兩樣事情:第一,給他們有膽量在不同政權裡,仍然忠心傳講神的道;第二,他們說:「神呀,祢說要審判他們。不!求祢伸出手來醫治他們,醫治他們。」

 

我想到,第四章教我們應該怎樣為香港禱告。當時,他們不是攪對抗。當時,他們說:「神呀!叫我們勇敢傳福音。」我們為香港祈禱說:「第一。神呀!在不同的情況之下,我們仍然勇敢去傳福音。第二。神呀!求祢醫治這個城市,因為是個破碎、受傷的城市。」

 

初期教會有份敬畏神的心。我想到黃明道先生。黃明道先生很多人都認識,是一個歷史裡面著名的傳道人。當時在中國,60年代坐監,被判為反革命份子。因為他忠心傳道,坐監三十多年,80年代出監。當時很振撼,因為知道他坐監很久,所以很多外國的傳道人、領袖來探他,包括葛培理牧師來探訪。黃明道先生,他有一個習慣,當人探望他,他慣常會說:「我們一齊敬拜神、唱詩歌。」但他有一個小小的問題,他唱歌很洪亮。他在街頭唱歌,街尾也聽到。外國人與他唱詩歌時,有一些叫他唱得不要這麼大聲,說:「你剛剛才出監,你唱得這麼大聲,你想再坐監嗎?」他的回應很特別,他說:「我在監獄裡面能夠放膽地讚美神唱詩歌。今日我出了監,我更加可以自由地讚美神。」他還有一句說話:「沒有任何的東西,沒有任何的事情,沒有任何的政權,比我敬畏神更加的重要。」弟兄姊妹,那一份勇氣是來自敬畏神的原故,比其他的事物更加能夠懼怕敬畏神。

 

2.2. 放下民族的優越感

 

「生命委身的突破」還有第二個因素是「放下民族的優越感」。在第十九、二十節裡面,聖經提及他們除了向猶太人傳福音,也有向希臘人傳福音。你說這班人向同胞傳福音我們明白,向希臘人傳福音是不思議的事情。你會問:「有甚麼大不了呢?」因為當時猶太人和希臘人是死對頭。第十一章開首怎樣說?彼得是教會的領袖,回到耶路撒冷,被教會的領袖批判他。批判他甚麼呢?他們說:「你為甚麼去一個外邦人家中食飯?在一個叫哥利流的家裡面?」第三節:「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當時的人怎麼說?「你去食飯都不可以!」那種敵對相當嚴重。當時,猶太人向非猶太人傳福音是不可思議的事。福音將他的生命、思維改變,放下民族的優越感。猶太人根本看不起外邦人。因為福音的原故,將這道牆拆開了。

 

我說過我曾在巴基斯坦人地方生活,做醫療的工作。其實,我在巴基斯坦,面對這麼多皮膚黑的人,我心裡面有很多恐懼。我是有包伏的,我自己。因為我從少到大,都好怕皮膚黑的人。我要歸咎我的外婆婆。為何呢?因為我少的時候是我外婆婆照顧我,我頑皮,食飯坐不定,走來走去。有一天早上,我外婆婆很厲害的對我說:「如果你不坐下來,我送你出去給一些皮膚黑的人,一口吃了你。嘩!我聽到就立刻坐下吃飯。你或者覺得很可笑,但這對我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皮膚黑的人就是惡魔!這是我的包伏,是我成長的包伏。但神要我就這包伏,作為信主的人,要克服它。

 

我在巴基斯坦生活裡面,當然生活上有不同的挑戰困難,包括有時斷水斷電。當沒有水,我們會去打井水,有水就是自來水。因為我住三樓,要落樓下擔水上來。很多時候,隔日就沒有水,隔日就要擔水。最令我感動的,是我的鄰居,我的鄰居是個65歲的老伯伯,本地人。每一次沒有水,他去擔水。他擔第一桶水,上三樓,擺在我門口。我很感動!他永遠是先將水給我。我比他年青一半呀!但當時我有一個感覺,要學習去愛這些人,也要接受他們的愛。

 

這班信主的弟兄姊妹,向非猶太人傳福音,他們需要克服這個包伏,要放下他們的偏見,甚至放下他們的驕傲。中國字個「去」字很有意思。耶穌基督吩咐我們:「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你們要去」,那個「去」字很有意思。在地理上的「去」,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徒1:8)。不過,中文的「去」有另一個意思,中國文化中有另一個很有特別的意義,是「除去」的意思。「除去」我們的驕傲,「除去」我們的偏見,「除去」我們的歷史包伏。

 

在「生命委身的突破」的裡面,路加很清楚地記載這些猶太的信徒如何克服他們的包伏,因為他們認定基督的主權。你留意第十九節到二十六節裡面,有五次提到「主」這個字:

 

〈1〉第二十節:「他們…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

〈2〉第二十一節:「主與他們同在」;

〈3〉然後,「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4〉二十三節,巴拿巴鼓勵他們「立定心志,恆久靠主」;

〈5〉二十四節,「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路加是否隨意寫這些說話呢?不是!路加是很刻意告訴我們這一班信徒能夠這樣傳道,能夠克服他們自己的包伏,是因為他們認定他們的基督擁有他們生命的主權。所以我們要將我們的困難,求神幫助我們去克服。戴德生曾經講過這樣的話:「若基督不是全然的主,他就全然不是主。」即是,我們生命所有東西,都是祂作主權。當然,他用英文講啦!英文是這樣說:「If Jesus is not Lord of all, He is not Lord at all.」

 

今天,我們要問自己,有那些地方我們還未交出讓祂作主。當我們將生命交給主的時候,主用我們,主也有預備。在這裡,你留意到有一個特別的因素,可能你沒有留意到。神怎樣預備這班人呢?這個預備很特別,我覺得。第二十節:「但內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是猶太以外的猶太人。可能因為生意生計的原故,回到耶路撒冷工作。逼迫來到又再被分散。路加記載這一點是很特別的,他說這班能夠傳福音的人有雙重的文化。有猶太人的文化,但住過海外,也同時擁有不同地方的文化。神就是這樣預備這些人,因為他們有不同的視野,能夠在傳道方面更有果效。我想,跟今天香港的弟兄姊妹都有關係。我們很多人曾到過外國讀書、工作,你的視野更加廣闊,你看到不同的情況,你有香港的文化,也明白英國的文化,更可能有歐洲、北美或澳紐的文化。神好像用這些預備我們作神的工作。

 

我參與宣教工作,面對不同情況、文化。我回想讀書的時候,就好像是神預備的一樣。我在澳洲讀大學,讀醫科。我醫科小組的學生,有來自南非、希臘、馬來西亞、澳洲不同的學生。我的住所只有我和一個從希臘來的學生。他很喜歡玩摔角,他身型高大,我身型較小。他每個早晨一定要跟我摔一交,其實我真的很怕。每一天早上,他抱著我的頭,扭我的頸。我問他為甚麼每天都這樣弄呢?他說:「越好的朋友,越會這樣做。」我明白啦!原來他覺得我是他朋友,就每天與我摔一交。原來神就是這樣預備我接受不同的文化。神是會預備你的,當你將你的生命交給祂,祂就會預備你。

 

3. 屬靈信心的突破

 

好!讓我們進入第二點,「屬靈信心的突破」。我講到巴拿巴,當時教會差派巴拿巴去安提阿,去看看發生甚麼事。因為十一章二十一節說:「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教會是否很興奮呢?不是。我覺得教會不是太興奮。你想想,彼得去了外邦人家中用膳都不高興。教會最擔心的是那裡有否跟隨傳統。心裡面想,如果安提阿的教會沒有跟從耶路撒冷教會的傳統,她就不是一份子。

 

但是我們看到巴拿巴值得欣賞的地方,是他超越只是關心傳統。所以,二十三節有個好重要的字,說:「他到了那裏,看見…」,「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昨天,我都談及過這個「看」字。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問題、困難,巴拿巴看到的神的機會。聖經說:「看見…就歡喜」。「歡喜」是很雀躍,很開心的意思。今天我們能否在神給我們的困難當中,看到機會呢?今天,傳福音的機會比一百年前很不一樣。以前的宣教機會,是從西方到遠方,英文是「From the West to the Rest」。今日的宣教機會,是從萬邦到萬族。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機會呢?

 

我不知你昨天有沒有看新聞?有一條新聞很特別,非洲肯亞,有很多鋪設鐵路的中國人被非洲人攻擊。因為他們控訴這些中國人搶他們的生意,搶他們的工作,所以攻擊他們。今天,你有沒有想過在非洲,有超過200萬的中國人在非洲工作呢?在非洲,有很多人鋪設鐵路、做建築工程。有非洲牧師,很緊張的跟我說:「你回去時告訴中國人的教會聽,他們知不知這裡有這麼多中國人?我不能跟他們傳福音,因為我不懂講中文。」他跟我說:「你去告訴中國人的教會聽,如果他們不承擔這個責任,這個責任的後果會落在他們的頭上。」這個牧師很緊張、很傷心的跟我說以上的話。

 

最近有一對夫婦去了肯亞,就是回應這個呼召。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機會會來到。他們本來想著去到,就服侍當地中國人。一去到不夠幾個月,政府官員找他們。問他們:「你們是否馬來西亞人?」答:「是。」問:「中文姓名,你們識講中文嗎?」答:「識。」官員說:「我給一個差使。每一個星期,我想你們去探監三次。」他們問:「為何要探監?」官員答:「監倉剛剛拉了200個中國人,100個來自中國,100個來自台灣。因為他們在網上從事非法活動,但沒有人懂講中文,200個中國人坐監,我們不知怎麼辦?你去探他們,幫助他們。他們上法庭時,你幫他們翻譯。」由法院開始,神開門。直到現在,這對夫婦,男女分別開了一個查經班。

 

聖經說:「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徒11:24)「歸服」這個字已經翻譯得很好。「歸服」原本意思是「帶到…面前」的意思,「帶到基督面前」的意思。我想到,這對夫婦真的將人「帶到基督面前」,雖然是坐監。神給他們有機會。所以,我看到巴拿巴「看到」神的機會。不單只,也看到自己可以如何參與。這裡說:「他到了那裏,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徒11:23)他看見神的機會,他沒有退縮,卻主動參與。

 

很多時,我們面對困難時,我們便會退縮,好自然的反應。我很記得,大家都記得,幾年前在日本發生的大海瀟,有核電的外洩事件。當天,我在香港。即日有件大新聞,就是搶鹽事件,因為知道香港的食鹽含碘的元素(Iodine),而碘質有防幅射的功能。鹽賣光了,跟著那兩個小時,電視宣佈所有醬油(豉油)都賣光了。跟著六點半新聞報導,衛生福利司出來說話:「請你們鎮定點。幅射未來到,你們食鹽已經食死了。」他說,我們要食兩公斤的鹽才可以保護到人,但食兩公斤鹽,幅射未到,人已經死了。當我們遇上困難時,我們就很懼怕。

 

當時,我們遇到一個難題。我們有130個宣教士在日本,很多教會致電給我們。特別是新加坡的教會,要求所有宣教士要徹離,返回新加坡。我們有個很多的困難,怎麼辦呢?是否真的要徹離呢?怎麼處理?開會,終於決定,決定由各位宣教士自己決定,但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工想留下,但我們要求某幾個同工要離開。因為有三個媽媽懷孕,我說:「你為父母、為了胎兒的原故,離開。」一年之後,有幾位學生來找我,日本的大學生,在我面前流淚,對我說:「多謝你們!當有困難來到的時候,你們與我們一齊經歷,因為你們沒有離開。」因為你們的留下,這就是聖經所說:「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我們用生命將人帶到基督面前。

 

巴拿巴不單看到神的機會,更參與在當中。他不單只看到自己,也看到別人如何可以跟他一起參與。聖經說:「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徒11:25-26)你知不知由安提阿去大數要走138公里?走138公里去找一個同工回來一起工作,不是一個人作。做傳福音工作,不是自己做英雄,而是他願意與其他人一起工作。再想一想,找掃羅回來?掃羅其實不太夾的。當時在第九章,掃羅是逼迫教會,信主以後他找信徒交往,那些人怕他,驚他不是真正信主。這巴拿巴,我很欣賞他。他看見掃羅的潛力,忘記這個人背後的歷史。有多少人信主,有主的生命在他裡面,去與他同工。

 

我們今天事奉神的人,需要這樣的胸懷才可以擁抱其他人。在教會的角度,掃羅是一個失敗的人,是一個逼迫教會的人。巴拿巴是一個能鼓勵掃羅有成就的人。我欣賞他,聖經說:「巴拿巴原是個好人。」我有一次在美國講道,講完道有位姊妹來找我。我講到巴拿巴這個人。她說:「馮醫生,你講巴拿巴很好,但在教會裡不是那麼多弟兄能夠這樣鼓勵他人,姊妹都可以鼓勵別人。」她認為不公道,只講巴拿巴,不講其他姊妹。她講了一句話我覺得很幽默,她說:「教會需要巴拿巴弟兄,教會也需要巴拿B姊妹。」這個名她作的。今天,教會需要有鼓勵別人的人。

 

4. 建立門徒的突破

 

我講了兩樣:「生命委身的突破」、「屬靈信心的突破」。最後,我只得五分鐘。我講「建立門徒的突破」。當時,巴和巴和掃羅在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徒11:25-26)。巴拿巴建立人的生命不單只在課堂上、講道上、教導上建立別人,也在他生命裡面能夠建立其他人的生命。為甚麼這樣說呢?你看聖經的來龍去派,從十一章到十六章。從十一章去到十三章裡,通常的記載是「巴拿巴與掃羅」、「巴拿巴與掃羅」、…。去到十三章十三節,有個轉變,變為「保羅與巴拿巴」、「保羅與巴拿巴」、…。去到十六章的時候,就只有「保羅」的名字。路加的記載對我很大的提醒,巴拿巴是個不緊張別人是否記得他名字的人,他不在乎自己的名聲。他只在乎別人是否被建立,他只在乎保羅能否成為領袖。記不記得他的名字,不再重要。這是一個很難得,屬靈的品格,一份謙卑的生命。

 

最後,我看到巴拿巴建立人的生命,最終見到果效是甚麼呢?是一群能夠高舉基督的門徒。因在二十六節,請你留意:「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這裡不是說,門徒自稱自己為「基督徒」,不是這個意思。是一個被動式,是別人說他們是「基督徒」。而且,別人稱他們為「基督徒」,不是一個尊重的稱號,是有侮辱、恥笑的成份。這個中文翻譯太文雅了。如果我用廣東話說,就是「別人稱他們為『耶穌佬』」。他們是「耶穌佬」。甚麼叫「耶穌佬」?就是這班寧願死都要跟耶穌的人。我舉個例子,當時有個歷史學家,名叫約瑟夫(Josephus),為羅馬帝國寫歷史的。他寫關於這班「耶穌佬」,為甚麼叫他們做「耶穌佬」呢?因為這班人願意去埋葬那些死了,連家人都不敢理的痲瘋病人。這些與死者完全毫無關係的「耶穌佬」,竟然願意協助。這些就是所謂跟從基督的人。

 

進入人群,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單在教會以內,而是進入社會,對人群有影響力。我很喜歡洛桑運動委員會一句說話:

宣講福音一定帶來社會的改變,同時我們進入人群,積極的服侍必定帶來傳福音的機會,兩者是互相影響。

 

今天,神給我們一個挑戰,如果我們忽略世界、忽略社群、忽略香港面對的情況和需要,就對神的話語不忠。但是,如果忽略了神的話語,就沒有任何信息給這個世界,也沒有任何信息給這個城市--香港。如果我們忽略神的話語,就沒有信息。

 

5. 總結

 

所以,要結束了!今天,神好像當天一樣在尋找工人,我相信神尋找「無名的工人」。你想人將你寫在歷史書上,神可能用不著你。神正在尋找「無名的工人」,但神也尋找「有信心的工人」,看到神的工作,也看到自己可以如何參與。神也尋找「謙卑的工人」,好像巴拿巴一樣,永遠不求自己的名聲。別人是否記得自己並不重要。去建立別人的生命,叫一群所謂的「耶穌佬」在社群裡面,在香港這個城市,在中國裡面,在不同的地方裡,有那份感染力,到一個地步,別人都看到你是很不同。

 

我的禱告也與《使徒行傳》第四章的禱告相像:

 

神啊!求祢叫這世代的人能夠放膽講神的道,同一時間去哀求神、懇求神,帶給這城市得醫治。神啊!求祢伸出手來醫治這個城市。我們需要神的醫治。阿們。


講員: 馮浩鎏醫生
傳譯: 周志豪牧師
速記: 黃宇明先生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