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本屆研經會裡,我希望以一個主題「生命載道的守望者──以西結書的現代意義」來作講論。以西結書是一本很難懂的書卷。在港九培靈研經會的歷史裡,只有在38年前唐佑之牧師講過。以西結書難懂的地方是因為書中的描述很大膽,猶太的拉比甚至說,30歲之前是不可讀此卷書。不過,如果我們能夠集中在以西結書當中數個主要的理念時,我們不難發現,以西結是一位以生命載道的守望者。他要在一個危急存亡的時代裡守望上帝的子民。選讀以西結書,探索先知的話語,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現在信仰的問題,從而啟發我們的靈性生活。
今天,我們研讀以西結書的第一個題目是「回應召命」。其實上帝在大時代呼召祂的僕人,並且授予能力讓他們完成使命。首先,當我們思考整個主題「生命載道的守望者」時,讓我們一起去把焦點放在上帝呼召以西結的事件裡,以及先知他的回應,使我們也可以生命載道。
首先,以西結是誰?大家可以查考以西結書第一章。和合本是「布西的兒子祭司以西結」(以西結書1:3),和修本「布西的兒子以西結祭司」(以西結書1:3)。那麼,到底他是祭司,還是他的爸爸是祭司呢?我告訴大家,祭司是父傳子世襲的工作,不是憑呼召的,是憑血緣的。所以,以西結是祭司,他的爸爸也是一位祭司。
他生活在迦巴魯河邊名叫提勒.亞畢的地方。提勒.亞畢的英文發音,讀起來就像是現時以色列的台拉維夫(Tel avia)。這麼說,難道以西結沒有被擄去嗎?不是的。是現代的以色列政府,用了以西結書第三章15節這個名字。台拉維夫(Tel avia)其實是兩個字來的。一個是Tel,是廢墟意思,有些人說是廢丘。另一個字是avia,有些人說在希伯來是春天的意思。但是我告訴你,這地方是在被擄的地方,是在巴比倫裡的地方。換句話說,他們所用的文字不再是希伯來文,而是亞甲文或亞卡德文(Accad),而avia 就是洪水的意思。換句話說,以西結所住的地方是被洪水毀滅的廢墟。請大家注意,被擄的人並不是指所有人都會給擄去,巴比倫式的俘虜充軍,是把猶大國裡最高層的人擄去,使他們沒有辦法來謀反。同時,也可以使巴比倫得著一班精英幫忙重建廢墟,加強自己國家的經濟實力。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以西結並不是一名無名小卒。很可能,他是祭司中的重要人物。他在被擄的第五年,主前593年,大概是我們中國春秋五霸時期,上帝藉著異象呼召這位被擄的祭司的兒子以西結成為先知。
甚麼是被擄?就是被限制的生活,給強迫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失去家園、失去聖殿的敬拜生活,過一種失去多種自由的生活。我們在這一刻,可能都感到被擄。在新冠疫情肆虐下:限聚令使我們沒法如常的到教會敬拜,甚至我現在講道也要戴上口罩。我們好像是被擄般,我們的生活被改變過來。在超級大國的角力下,香港成為暴風的中心;港版國安法成為許多人安心的保障,但同時也讓另一些人萌生離開香港的想法,甚至讓一些人感到自己彷似是被擄的一份子,感到無力、無助、憂慮、困惑和不安。健康、政治同樣影響了經濟和民生;我們對前路失去信心。但是,上帝就是在這樣的大時代裡,仍然呼召你和我,授予我們能力,使我們回應祂的召命。那麼,應該如何來回應上帝的召命呢?藉著以西結先知他的經歷,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方向,明白回應召命的條件。
二、回應召命要有信靠的心
回應召命的條件,就是要具備一個信靠的心,來行走事奉的道路。剛才我們讀到以西結書二章1-5節,讀到以西結這個呼召時,我們會感到奇怪的。以西結要在被擄的子民當中來宣講。第4節這樣說:「主耶和華如此說」。說甚麼呢?大家想像一下,你去到你的弟兄姊妹中間,然後說:「牧師如此說。」說完之後你就離開了。你的弟兄姊妹會怎樣想呢?可能他們會覺得你的腦袋有問題。
要了解這個問題,其實我們要首先去看看在歷史教導裡面先知的呼召。「主耶和華如此說」這句話的宣告,是以西結向被擄的子民表明,他是上帝所揀選作為傳遞上帝話語的先知。在舊約裡,上帝也使用類似的方式來呼召摩西、基甸、撒母耳、以賽亞、耶利米等先知的。或許我們會發出疑問,為甚麼先知要如此宣告?
其實從主前9世紀開始,也就是在以西結被擄前的三百年,先知在傳講上帝話語時,可以同時出現兩個完全相反的版本的;那麼,誰才是上帝真真正正的差派來的呢?在列王記上二十二章就記載了先知米該雅與亞哈王宮廷內的四百位先知講出了完全相反的預言來。那四百位先知預言亞哈跟敘利亞作戰會得勝,但是米該雅卻說亞哈要戰死。亞哈會相信誰呢?慣常是選擇相信講好話的人吧。而在耶利米書二十八章,也出現了耶利米與先知哈拿尼雅發出兩個完全相反的預言。
在舊約裡其實是沒有假先知這個用詞的。雖然你看到和合本翻譯為假先知,但是你看到在「假」字旁邊是些小點的。意思是說,在原文裡,只有先知這個字。直到新約,在希臘文裡才出現假先知這個詞彙,在第四堂會再詳述這方面的。
回到以西結的呼召,他的心情會是怎麼樣?可能是回想在耶路撒冷美好的日子。在他這一個祭司家庭裡,他受訓成為祭司是何等美好的事情。每一個人都尊重他,但這美好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還。他在被擄的人群當中,是落難的一員。以西結就在這時刻被上帝呼召。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黃昏裡,一群小孩在山坡上玩。大家玩得興高采烈之際,有一個行動時需要用他的左手支持他的左腳走路的小男孩,就在那個時候跌斷了他的左手,怎麼辦?投入玩耍的小孩沒有理會他,夜幕低垂,玩耍的小孩都已各自回家吃飯去,這個受傷又行動不便的小男孩,想以右手支撐左腳走路回家卻不果,想用左手嗎?又痛苦難當!於是就緩緩的爬行回家。正巧的是,負責照顧他的祖母前來山坡找尋這遲遲未歸家吃飯的小男孩。這事以後的6個星期裡,這個小男孩不單不能夠走路,而且受盡了廣華醫院中醫跌打的折騰。這就是我童年一次難忘的經歷。
從醫院回到家的時候,祖母十分擔憂的問:「阿輝,你長大以後,能夠做些甚麼呢?」我們剛巧路經一處編織藤椅的地方,我就隨口的向祖母說:「我長大之後可以去編織藤椅!」。在中二那年暑假,教會裡有一位姊妹跟我媽媽說我以左手支撐左腳的走路方式是可以改善的。在場的牧師立刻為我寫了信,於是經過9個月的留院和兩次矯形手術,我一生夢寐以求像常人般走路的生活終於來臨,這簡直就是我的第二次重生。出院後,媽媽為我辦了一個感恩會。在感恩會上我聽到媽媽所說的見證,讓我知道更多上帝在我生命當中的旨意。
媽媽說當我三歲那年患了小兒痲痺症留院時,她一直在醫院裡守候著我。眼見一個又一個的孩子死去,她就向上帝禱告許願說:「如果我的孩子能活下來的話,我願意把他獻給祢;他要一生事奉祢。」這個許下的承諾她不能夠代為償還。但是因著我已經被上帝的恩典更新,我沒有理由不去事奉這位醫治和改變人生的上帝。15歲上學道班,16歲參加了教會的堅信禮,20歲我進到神學院接受造就。到了今年我已經事奉了41年。回想人生,許多看似痛苦的經歷,這十字架的道路卻化作無窮的祝福。今天,我的左大腿已經完全沒有肌肉,走起路當然是不方便,但這卻是我人生蒙福的記號。
以西結被召當然跟我不一樣,正如每一個上帝的僕人被召的經歷都是不同,但是被擄之苦卻是使他走上成為上帝話語的載體,流通的管子,在苦難的時代宣告上帝的審判和救恩。他的心情如何的呢?從經文的內容來看,我們可以辨認到兩種心情:一種是受激勵的心,另一種是受感染的心。
受激勵的心(以西結書2:1-2)
我們回來看第1-2節。一顆蒙召信靠的心其實是一顆受激勵的心。先知在一開始時,在第一章記述了他看到一個很偉大的異象,而在第一章最後的時候,他俯伏在上帝面前。接下來,他經歷了一個過往其他先知都不曾有過的經歷:上帝要他站起來,然後上帝的靈就進入他裡面,使他站起來。意思是指,他在以色列人面前的工作,是上帝的靈在他裡面工作,有上帝同證他就是為道發聲的人。為此,也表明了上帝的話語跟上帝的靈是一起工作的。在這裡,我們可以說,不論在哪裡,只要有上帝的話語,有上帝的道,那裡就有上帝的靈的工作;有上帝的靈的工作就有能力。
我們試試想一想,人為甚麼沒有力量?有時候當人面對世界的時候,人為甚麼不能夠站起來呢?因為沒有上帝的道的力量,上帝的靈沒有在那人裡面工作。我們明明看到許多需要的,為甚麼我們沒有感動的呢?因為在我們裡面沒有上帝的話語,我們拒絕聖靈的感動。各位,沒有在上帝面前得著從上帝而來的道,和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的話,要聽到上帝對你呼召的聲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你也不會回應上帝的呼召。今天早上,我邀請各位來思考一個問題:上帝會不會呼召你成為生命載道的僕人呢?
我希望大家從以下4個因素來思考這個問題:
每一個人都要奉獻自己
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1)這裡我們知道,上帝呼召人原來不是單單呼召人成為傳道人,上帝呼召人是呼召每一個人去見證祂。在基督新教開始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原來上帝的呼召是普及每一位基督徒的。每一位基督徒都是見證那位召他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保羅不是說,我們若有感動就奉獻自己吧。而是對每一位弟兄姊妹,都當「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每一個人都要這樣。這是第一個因素。
然而,我們當然知道,有許多專職傳道的。那麼,他們有沒有考慮其他因素呢?我覺得還有以下3種因素在其中:
別人的印證
別人是否看到我的心志、恩賜和負擔,而且別人也認同我這個負擔呢?
恩賜運用的機會
每一個專職傳道的都應當在所服事的堂會裡經歷恩賜的運用。可以是主日學教師、或是團契導師、或是小組組長、或是值理或執事。
考慮與人相處同工的能力
他的性格和與人相處的能力是否可以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應該是他自己說了就可以的,必定是他的屬靈兄姊對他的激勵。
請記住,以西結在他被呼召的時候,他是受到激勵的;他是蒙召受激勵的。
受感染的心
在這蒙召信靠的心還有第二種心情,就是受感染的心。在這些日子裡談到受感染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是我們的意思不是談到疫情。你可能會感到奇怪,上帝向以西結指出他要工作的對象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厚著臉皮,心裡剛硬;我們從第4節可以看到。上帝和他們的關係又是怎麼樣的呢:從他們的列祖開始已經是悖逆上帝的(第3節)。那他們還可以得救嗎?上帝差派以西結到百姓那裡去宣講,經文說:無論怎麼樣,「他們或聽,或不聽」,上帝都要差派以西結去到他們中間工作。
或許我們要問,上帝為甚麼仍要顧念這麼悖逆的子民呢?他們的悖逆又不是昨天才開始的,上帝指出,他們從列祖以來已經是這樣悖逆的,那麼,上帝為甚麼仍要顧念他們呢?我們只能夠訴諸是上帝自己的屬性:祂是那位有恩典有慈愛的上帝。各位,我們是否受到上帝那種慈愛、守約的信實所感動呢?一顆蒙召信靠的心,就好像先知那樣,體會這位愛人靈魂的上帝,受到祂那種愛的感染。
前年在美國有兩個調查,都是由巴拿研究所(Barna)做的報告。有超過一半上教會的基督徒不知道甚麼是大使命。調查的問題是:「你有沒有聽過大使命?」百分之51人說沒有;百分之6就不清楚;百分之25說有聽過,但不清楚是甚麼意思;只有百分之17能正確回答甚麼是大使命。這些全都是基督徒的回答。
而另一個調查是基督徒與人分享信仰的態度,並且比對25年前(即1993年)同類型的調查結果。調查的問題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與人分享信仰」。在1993年的調查裡,有百分之90的回答應該,但到了2018年,只有百分之64。你可以說,教會在美國已經進入了後基督教的時代。信徒愛人靈魂和傳福音的熱誠已經減退。教會只會積弱,到最後是消失。香港2019年教會普查結果又如何呢?胡志偉牧師為此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弱不經風」。這是否也是我們的寫照?看看我們有沒有愛人靈魂的心就可以知道。無論我們的心是怎樣,感到困惑無助也好,或者我們完全不理會政治的爭論也好,無論我們是否決定離開香港,或者留在香港,呼召人的上帝其實都會恩待我們。祂會藉著祂的聖道給我們聖靈的力量。
上帝在以西結的呼召裡,確立了一個重要的工作原則,經文說:「他們或聽,或不聽,必知道在他們中間有了先知。」(以西結書2:5)。保羅也提醒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樣的教導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2)。
三、回應召命所走事奉的道路
蒙召信靠的心是一顆受激勵的心,也是一顆受感染的心。有這樣的心的人,他必然會回應召命,走事奉的道路。但是問題就出現了,事奉的道路是一條怎麼樣的道路?
困難?艱辛?痛苦的路?
在我牧會事奉初期,有一次,一位年長的牧者提議,不如我們對調牧養教會吧。我當時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對方已是位五十多歲很有經驗的同工。我相信他並不是說真的,只是抱怨教會沒有增長,教會裡有許多意見,彼此不能同心事奉。我相信今天差不多每一間堂會都會經歷類似的情況。事奉的道路是一條怎樣的道路?困難、艱辛、痛苦的路?走在其上,我相信每一位同工大概都會認同這一句說話。不過,我相信每一位同工也都會說:但這也是一條蒙福的道路。
受堅固的路(提摩太後書2:6-7,3:4-11)
在以西結蒙召的經歷裡,他又是怎樣表達這一條事奉的道路呢?以西結告訴我們,他說這條道路是上帝堅固和裝備的道路。首先我們來看看甚麼是上帝堅固的道路。我們來看看以西結書第二章6-7節:「人子啊,雖有荊棘和蒺藜在你那裡,你又住在蠍子中間,總不要怕他們,也不要怕他們的話;他們雖是悖逆之家,還不要怕他們的話,也不要因他們的臉色驚惶。他們或聽,或不聽,你只管將我的話告訴他們;他們是極其悖逆的。」當上帝差遣以西結工作的時候,祂同時激勵他不要害怕。在第6-7節,我們看到用了3次「怕」這個字,再加上一次「臉色驚惶」。
在舊約裡都有記載了許多先知、士師,包括摩西、基甸和耶利米等被呼召的情形,但是你會看到不論是摩西、基甸和耶利米都曾經推辭神的呼召,但是你看不到以西結有這樣。上帝對待每一個祂所呼召的人都是有所不同的。我們可以想像:上帝對待耶利米就好像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一樣,時常需要提醒他的,甚至是要安慰,應許與他同在。換句話說,就好像一個剛離開書院蒙召當傳道的人一樣。但是對於以西結來說,卻就像是轉職的學生一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度就業(Second career)的情況。他不需要太多的提醒,但是上帝仍然堅固他。耶和華不必用說話來說服以西結到底他要怎麼樣來工作。以西結將要面對的是一群毫無悔意的子民,按照人的準則來說,這是很可怕的一回事,因為他們都是悖逆之民,等同荊棘、蒺藜和蠍子堆,事奉的道路其實就是一條荊棘、蒺藜和蠍子堆的道路。
我們受差遣去傳福音,那傳甚麼福音?我們就是去傳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苦、受死、流血捨身的上帝。上帝也經歷了這條苦路。意思就是人類得救的唯一方法,不是用武力,不是憑藉守律法,不是憑著做善行的,而是藉著捨身的愛來成就的。剛才我們提到,蒙召信靠的心是受上帝感染的心,這就是以愛來溶化荊棘、蒺藜和蠍子。上帝提醒以西結,他的工作並不一定得到預期的果效,因為以色列人心裡剛硬,是不會聽從的。上帝應許堅固祂所呼召的僕人,再三的提醒他不要害怕。其實以西結這個名字,就是:「上帝堅固」的意思。
走事奉的道路就是要在人群當中工作。要具備的是一個健壯的靈性,謙卑的性格,以及常常依靠上帝的心。上帝呼召也必然堅固祂的僕人。直到現在,我仍然感受到這是真實的。
受裝備的路(提摩太後書2:8 -3:3)
走這條事奉的道路除了是上帝堅固的道路之外,也是一條上帝裝備的道路。在第十二章8節至第三章3節:「『但是你,人子啊,要聽我對你所說的話,不要像那悖逆之家一樣悖逆,要開口吃我所賜給你的。』我觀看,看哪,有一隻手向我伸來;看哪,手中有一書卷。他在我面前展開書卷,它內外都寫著字,上面所寫的有哀號、嘆息、悲痛的話。他對我說:『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吃下這書卷;然後要去,對以色列家宣講。』於是我張開了口,他就使我吃這書卷,他對我說:『人子啊,要吃我所賜給你的這書卷,塞滿你的肚腹。』我就吃了,口中覺得其甜如蜜。」(和合本修訂版)回應呼召走事奉的道路,必然要接受裝備。以西結先知早已受訓作祭司。但是,他要成為上帝的口,他就要再接受裝備。他要不斷地領受從上帝而來的話語。耶利米書十五章16節這樣說:
「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啊,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因為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在這節經文跟以西結的經文很相似吧。在中文的翻譯裡,不論是和合本還是和修版,它們都是用了「當食物吃了」,好像是明喻;但原文卻不是這樣的,原文直譯是:「我得著祢的言語,吃了」。耶利米得著上帝的話就吃。當然,這裡就是暗喻,也就是「他完全領受了」的意思。
以西結就有些不同。以西結是從異象當中體會,他更進一步的來表達接受上帝聖道的行動。他吃書卷。在這問題上,神學家有很多爭論:有的說他是真吃,有的說這是象徵,就好像我們的聖餐爭論般。其實,大家要十分清楚,這裡是「在異象當中」,換句話說,以西結在異象裡,他完全接受了上帝而來的書卷,他成為話語的一部分,以西結成為了生命載道的先知。他的口覺得「其甜如蜜」,有了上帝話語的裝備,就能夠回應召命,完成上帝給他先知宣講的使命。
有不少人以為,是要當傳道才需要接受神學訓練,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思想是錯誤的。其實我們每一個信主的人都當接受裝備。在本屆培靈研經會晚堂奮興會的十堂講道中,郭院長會跟大家宣講以弗所書。我希望也介紹這一段經文,就是以弗所書第四章11-12節。我說我們每一個信徒都當接受裝備,「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師,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我們信主之後,其實就開始了一生的神學訓練。我們有初信栽培,其實這是神學訓練。我們進入學道班,這也是神學訓練。我們參加門徒訓練、傳福音的訓練,這些都是神學訓練。但是堂會教牧的時間有限,當信徒成熟到了一個地步後,他們當然需要繼續的接受神學訓練,。在這時候,神學院提供的信徒神學課程就成為這些信徒可以繼續學習的地方。最後,信徒蒙召要全時間事奉服事主,於是他們就會接受全時間的神學訓練的裝備。
我在這裡呼召所有教牧,我們的職責,就是要讓每一位弟兄姊妹長大成人,正如以弗所書第四章13節,我們要留意每一位弟兄姊妹「達到基督完全長成的身量」。意思是我們要留意每一位弟兄姊妹他們的成長過程,並且激勵他們每一年都在基督裡有所長進。
事奉的道路其實是一條不斷接受神學訓練裝備的道路。不論這神學訓練是在堂會裡的,或是在區會裡的,甚至是在神學院的晚間課程或者是在神學院裡,總的來說,都是要接受裝備。沒錯,可能你也會感到辛苦的。因為我也教授過一些延伸課程,開始上課了,有些下班就怱怱趕來上課的學員在啃著麵包。是辛苦的,但卻是蒙福,是一條成長的路,是一條成熟的路。
四、結語
到了結束的時間,我們看到以西結蒙召信靠的心,他奔走得勝事奉的道路,其實可以看到一顆怎樣的心?怎樣的路?我們一方面不要美化它,但另一方面,假如你相信上帝的大能,又確信祂差派你去作見證的──其實我是在說我們每一個人都當見證上帝的美德的──這就必須要有一顆受裝備、備受激勵、受感染的心,並且走那一條受堅固、受裝備的道路。可能你覺得奇怪,為甚麼戴牧師常常用那個「受」字。沒錯,因為這根本不是從你而來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上帝面前來領受的。所以,一顆受激勵、受感染,走這一條受堅固、受裝備的道路的人,都是從上帝那裡「領受」得來的。我們要感恩,因為在這困惑、令人感到無助的時刻,上帝呼召我們,成為祂的僕人、使女,並且授予我們能力,回應上帝的召命。榮歸聖父、聖子、聖靈,昔在、今在,永遠常在的上帝,阿們。
講員: 戴浩輝牧師
傳譯: 李慶宏傳道
速記: 鄭譚佩雲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