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屆 講道會 第4講

第四講 道路與引導

經文: 出埃及記 15:1-18:27

聖經中的七個逾越節

以色列人出埃及,上帝用十災擊打埃及人,讓以色列人可以離開。而最後一災就是逾越節。上帝吩咐以色列人世世代代都要守逾越節。聖經全書共有七處提到逾越節:

1. 出埃及記 12 章:第一次的逾越節。

2. 民數記 9 章:以色列人出埃及滿一年後在曠野守逾越節。

3. 約書亞記 5 章: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了約但河,進入迦南地以後,按照上帝的吩咐為百姓行割禮,守逾越節。

4. 歷代志 30 章:希西家帶領百姓屬靈上的復興,以守逾越節作為代表。

5. 歷代志下 35 章:約書亞帶領百姓屬靈上的復興,以守逾越節作為代表。

6. 以斯拉記 619:文士以斯拉提到以色列百姓回聖地修築聖殿,以守逾越節作為建殿的開端。

7. 路加福音 2215:主耶穌守逾越節,應驗了全部有關逾越節的預表,並為逾越節賦予全新意義:基督徒不用守逾越節,而以守聖餐紀念耶穌基督的救恩。舊約裡有很多節期。出埃及記提到三個節期:第一個是逾越節,是以色列人第一個節期;第二個七七節,又稱為初熟節;第三個節期是住棚節,又稱為收藏節。每一個節期都是救恩的節期,他們原本有農業或畜牧業的意義,但上帝賦予它們全新的意義。逾越節是一個救恩的節期,也是每年第一個節期。

 

逾越節的意義

以色列人守的節期都有特別的用意。首先是紀念過去上帝的拯救。透過紀念逾越節,以色列人得到身份的確定──上帝的子民,與歷世歷代聖徒成為一個團契。以色列人每年守逾越節,也有等待將來完全的救恩之意。以色列人也相信透過守逾越節,每一個人都可得救,並進入上帝屬靈的團契當中。

 

聖餐禮的意義

對於基督徒來說,逾越節有更深的意義。哥林多前書 11 章說:「我們每逢如此喝、如此吃的時候,是為了紀念主」。這首先是紀念耶穌基督代贖的救恩,以主耶穌過去的十字架作象徵;然後是宣告與主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祂屬靈的生命就在我裡面,這可用耶穌的空墳作代表。最後是守聖餐時,我們正是在等候耶穌基督的再臨。主再來後,我們不需要再吃,因為我們要在祂裡面吃新的。我們要作一個見証──等候主再來,作王作主,這可以冠冕作代表。我們也與歷世歷代的信徒在主內享受團契。

 

出埃及記的提醒

上帝每次的拯救行動都有教育意義。上帝定逾越節的意義,是要以色列人記念祂的拯救,要他們世世代代永遠遵行守逾越節的規定。在以色列人家庭中,小孩在剛開始學說話時就學守逾越節。孩子長大成家立室,又把逾越節的傳統傳給孩子們。以色列人知道一件事,上帝用羔羊代替以色列家的長子,所以每家的長子都被上帝揀選作這家的祭司事奉神,代表自己的家歸主。

 

出埃及記的紀念

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上帝特別用一件事來代表祂應許的成就,還有以色列人信心的見証──把約瑟的骸骨一併帶出埃及,前往應許之地。這是對創世紀最後部份作說明。有人認為創世記是以約瑟的死作結,但從另一角度看,這是一個信心的見証。約瑟吩咐以色列百姓不要把他葬在埃及,在前往應許之地時要把他的骸骨帶過去。以色列人就遵行了祖先的教訓,完成他信心的見証。

 

雲柱與火柱

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有雲柱和火柱在前面引導。雲柱和火柱有幾個屬靈的意義:它們代表神的引導,讓以色列人行在神的光明和義路中。以色列人在埃及時,十災的最後兩個災都出現在黑暗中:第九災時三日時間天都變黑,第十災則在黑夜進行。但隨後上帝叫以色列人出埃及,白天有雲柱領導,晚上有火光帶領,讓以色列人行在祂的光明中,正如箴言所說:義人的路好在黎明的光,愈照愈明,直到中午。雲柱和火柱也代表上帝的保護。以色列人原是由雲柱在前面引導,但當埃及追兵追至時,雲柱卻走到以色列人的後面,把以色列人和埃及軍隊隔開。晚上火柱把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隔開。埃及人可以看到以色列人,但不能過去攻擊他們。在撒迦利亞書 2 章,也提到耶路撒冷有火牆保護。埃及人看以色列人,是在光明當中。他們看見晚上有大東風,把海水分開,以色列人就行走乾地走過大海。埃及人在火牆的另一邊,不能過去。以色列人則在光明中看見埃及人在火牆的另一邊。雲柱火柱也代表神的爭戰。出埃及記 14 章記載,埃及軍隊追入海中,上帝在雲柱當中觀看他們,他們戰車的車輪便掉落,軍隊在泥濘中寸步難行,結果被合起來的海水淹死。上帝把埃及軍隊完全消滅。祂要讓以色列百姓看到,這是耶和華的戰爭,祂要完全得勝。

 

今日的雲柱與火柱

對今日的基督徒來說,我們的雲柱和火柱就是聖經和聖靈。聖經是上帝已寫下來的屬靈原則,而聖靈則教導我們怎樣遵行上帝所定的原則。所以,神的話語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神的話語使我們的心靈得潔淨,神的話語是我們的保護。聖靈就使神的話語變成屬靈的實際。

 

過大海

有人會問:以色列人不是已出了埃及嗎?為甚麼還畫蛇添足,法老要攻擊以色列人?法老不是要以色列人趕快走,免得全國遭殃嗎?這其實是最人性化的表現:埃及人遭災時,巴不得以色列人盡快離開;但當以色列人真的走了,法老又不甘心!這情景也是一場屬靈的爭戰。以色列人得救出埃及,那已經完結了。但上帝同法老之間,上帝跟撒但之間的爭戰還未結束。法老派兵追殺以色列人,是撒但最後的掙扎。上帝要完全得勝。

 

以色列人的抱怨

以色列人面對大海,後有追兵,兩旁是沙漠,他們都很害怕,於是發出抱怨:我們在埃及好好的,死了也有墳墓,為甚麼要把我們帶到曠野,死無葬身之地。這樣的抱怨以後還有四次。但是摩西說:你們站住,不要怕!看耶和華今日要怎樣做事。今日看見的埃及軍隊,以後也不會見到!哲學家巴斯卡說:「你不要哭,你也不要笑,你要思想」。基督徒蒙恩得救,我們走屬靈的路,但撒但不甘心!牠不能令我們不信耶穌,不能令我們不跟從耶穌。但是,撒但仍千方百計想消滅我們的性命。但是摩西說:不要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日怎樣為你們行大事。上帝吩咐摩西將杖指向大海,東風吹開大海,旱地露出來,以色列人就行過去。有人在這神蹟看見上帝創造這主題。上帝把光和暗分開,將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分開。以色列百姓也經歷了上帝創造的大能力。「上帝用東風」中的「風」字,與創世記 1:2 神的「靈」是同一字。神的靈一直參與拯救和創造的工作。以色列得救後用詩歌稱謝上帝,就是摩西所作的大海之歌。這首詩歌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表明上帝已成就救恩,是唯一的真神,祂已完全得勝。第二部分則預言以色列人要繼續得勝,上帝也要在他們當中建造聖殿,耶和華要作王直到永遠。這樣整個靈戰才會完成,是救恩歷史的最高峰。摩西時代的以色列人知道拜巴力神話,也說巴力要得勝,要建造祂的廟宇,要在當中作王。這首詩是對巴力神話的批判──上帝才是得勝者,祂要人來敬拜祂,祂要作王掌權。還有一點值得留意的,就是明明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大海,但整篇詩只頌讚上帝拯救的大能力,頌讚上帝的得勝,預言上帝的完全得勝,成為歷代詩歌的雛型。然而,在曠野中以色列人不斷的抱怨。在我們屬靈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很多抱怨,但以色列民的抱怨有幾個模式,首先是他們遇到難處時不敢向神直接抱怨,只敢在帳棚裡口出怨言;摩西向上帝呼求,上帝回答摩西,摩西順服,事情便得解決,以色列人就繼續前行。在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會遇到各樣難處,每次他們都會向上帝抱怨。但上帝沒有怪責他們,卻告訴摩西如何來行,上帝解決人的難處。

 

對埃及生活的眷戀

以色列人抱怨的時候,有時會特別提到在埃及的時候。在曠野沒東西吃,埃及有韮菜、有黃瓜、火煱裡還有肉吃。在埃及尼羅河不需要釣魚,把手伸進河裡就是魚。曠野甚麼東西也沒有!很多基督徒信主以後,有時會偷偷懷念未信主的日子。信耶穌後,以前看作寶貴的,現在統統看作有損。保羅見証道:我單單以認識我主耶穌基督為至寶。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不同了。不過,久經壓逼,重得自由的人,往往會以色列人式的抱怨。過往他們一直受轄制,現在突然自由了,卻不知道怎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也不懂享受上帝所給的自由。以色列百姓由蒙恩得救,到前往西奈山,路上不斷經歷新的調適。今日基督徒也得著得救的身份,但仍未有成聖的生活顯出來;我們或已有屬靈的知識,明白有聖靈的律,可是肉身還沒有完全脫離,罪惡仍在我身上發出影響。正如保羅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在聖靈榮耀自由的律裡就能脫離!以色列百姓人不在埃及,但心在埃及。然後的金牛犢,就是埃及在他們內心的影響。我們要把過去對我們的影響抹去,在基督成為新造的人。
 

瑪拉與以琳

以色列人在曠野有幾個經歷,都是兩個一組發生的。首先是瑪拉和以琳。瑪拉的意思是苦。以色列人行走曠野道路,白天很熱,在沙漠地上行,可能接近四五十度,晚上卻跌至零度。行路難,難若登天。所以他們抱怨時,上帝也沒也特別怪責。最不幸的,是難得見到水源,但水卻是苦的,不能喝!他們的抱怨包含身體的因素、環境的因素、靈性的因素。可是上帝教摩西把木頭掉進水裡,水就變甜,可以喝。上帝說:我耶和華就是醫治你們的。上帝在我們遇見的難處中,不但解決難處,更醫治我們心靈的傷痛。另外一處提到以琳。以琳是曠野中的一處綠洲。雖只有短短一節,但卻是整卷出埃及記最令人感到清新可喜的一節。以色列人來到以琳,看見十二個水泉,剛好每個支派用一個水泉。以色列人計算有以琳多少棵樹,剛好有七十棵。跟以色列進入埃及一樣,雅各有十二個兒子,成為以色列十二支派;他們有七十個男丁,後代統統得救。以琳是上帝給以色列人的一個經歷,讓他們經過休養生息後繼續前行。
 

嗎哪與鵪鶉

接著是鵪鶉和嗎哪。鵪鶉是一個自然現象。他們是候鳥,剛好經過曠野,上帝就用他們為以色列人提供肉食。至於天降嗎哪,則是一個四十年的純粹神蹟。嗎哪的意思就是「這是甚麼」。以色列人沒有食物,上帝吩咐摩西叫以色列人明天未亮便到營外找。他們便發現圓圓的、白色的、吃進去有淡淡的甜味的,就是嗎哪。嗎哪是每天都發生的神蹟:天未亮就可以收取,日出後就沒有;撿嗎哪的人,多收不會有餘,少收不會缺乏,也不能留到明天。嗎哪也是每星期發生的神蹟。因為每逢安息日就沒有嗎哪,安息日前一天卻會降雙倍嗎哪,留兩天也不會發臭。嗎哪更是一生都發生的神蹟。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上帝就降嗎哪四十年,一天也不缺!嗎哪也是上帝給以色列人永遠的神蹟。上帝吩咐摩西跟亞倫,用金罐留下一份嗎哪。這份嗎哪一直陪隨著以色列百姓,直到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今日,上帝也給我們屬靈的糧食。
 

利非訂神蹟

利非訂的神蹟有兩個:一是擊打磐石出水。上帝在以色列人行走的過程供他們食水,這印証了上帝給以色列人永遠的供應。另一個神蹟就是得勝亞瑪力人,是上帝要以色列人永遠得勝。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軍隊雖由約書亞帶領,但得勝的關鍵是山上摩西的禱告。這個禱告是費事費力,不顧己身,為團隊所作的禱告。摩西可能一大清早就帶著亞倫和戶珥禱告。摩西高舉雙手,以色列人便得勝;他雙手垂下,亞瑪力人便得勝。摩西當時已八十高齡,竟由清早到黃昏一直高舉雙手禱告,直至傍晚以色列人得勝的時候。當摩西雙手開始發酸,開始站不住,亞倫跟戶珥就搬石頭給摩西坐著,又抓著他的雙手,讓以色列人一直得勝。整個戰爭結束時,我們最記得不是約書亞,而是山上禱告的摩西。但有一點要注意,就是摩西的禱告大有功效,但他也需要有人幫助。所以,今日的基督徒也要教會的牧師禱告。因為牧師也會像摩西一樣疲累,需要我們用禱告承託。我們希望教會復興、希望教會能在屬靈爭戰得勝,就需要互相成為代禱者。以色列人行走曠野道路,代表今日一個信徒的屬靈生命成長。我們經逾越節進入屬靈的團契,上帝又給雲柱火柱──聖經和聖靈作引導;我們沒有食物,上帝天天給我們靈糧;我們沒水喝,上帝天天給我們屬靈的水;我們與敵人爭戰,上帝給我屬靈爭戰的秘訣,並給我們智慧管理神的家。


講員: 賴建國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