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屆 講道會 第7講

第七講 敬拜與事奉

經文: 出埃及記 25:1-31:18

關於會幕,經文中說得很詳細,但描述起來就變得有點枯燥。會幕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圍起院子的地方;院內有一個祭壇,和一個銅製的洗濯盤。會幕本身是一個帳棚,這帳棚為兩部分:聖所和至聖所。這個帳棚的範圍並不大。會幕的大門用紫色、藍色和朱紅色的線來繡。

 

以色列人每天在早上和傍晚獻上燔祭。祭壇的火是不可熄滅的。以色列人有需要也可獻各樣的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和贖愆祭。但不論獻甚麼祭,都需要來到會幕。以後大衛和所羅門建造聖殿,他們便改往聖殿獻祭。

 

舊約聖經對獻祭的情況描述得很清楚。祭司每天代表以色列百姓,在早上和傍晚獻一次燔祭,代表把以色列全國都奉獻給神。其他的祭,有需要獻祭的人都要親自來。獻祭時祭司會幫助需獻祭的人,把手按在牛或羊頭上,祭司帶領這人禱告,向上帝認罪。代表獻祭者的罪歸於這頭牛或羊身上。然後,獻祭者需要親自宰殺牛羊,親自剖開牛羊的身體、流它們的血,然後把肉塊清洗乾淨,然後整整齊齊放在祭壇,用火焚燒。獻祭之前,這個犯罪的人被上帝看成是死的,獻祭的牛羊是活的;但獻祭後,牛羊因為這個人的罪而死,那個人卻活了。羅馬書 12 章鼓勵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今日基督徒不用把牛或羊獻給神,因為基督已為我們而死,作為燔祭和贖罪祭。祂一次獻祭,就永遠成就。我們基督徒要在基督的救恩基礎之上,把自己獻給主用,當作活祭。這不只是一次獻上,永不收回,更是一次獻上,天天更新。燔祭就是天天在上帝面前更新奉獻!

 

獻祭是燒在銅祭壇上。銅祭壇分兩部分,一個是外框,中間是一個網。這是很科學的設計:肉在上面燒,油便向下滴,肉被烤成灰也不會掉下去。

 

洗濯盤也是銅製的,有一個盤子和基座。它的形象是猜測出來的。因為出埃及記沒有記載洗濯盤的形狀和大小。洗濯盤放在祭壇和會幕之間,這和祭司的事奉有關。祭司要事奉上帝,一定在家裡已清潔身體。但上帝要求祭司來事奉祂時,不可直接到會幕點燈燒香,或宰殺牛羊,而是要先到洗濯盤洗手,代表手潔心清,蒙神悅納。

 

聖所的外觀其實是一個框架,由很多木板組成,上面包著精金。每塊板上有五個金環,由一條橫鋼穿過,非常堅固。聖所的外面有四層的罩棚,第一層是海狗皮、第二層是染紅的公羊皮、第三層是白色的山羊毛、第四層是藍色、紫色和朱紅色線編成的幔子。有神學家認為,海狗皮用以遮風擋雨;染紅的公羊皮預表基督的救贖、山羊毛預表基督的聖潔、幔子則彰顯上帝的榮耀。大祭司在會幕事奉的時候,身邊都是純金包裹的木板,上面是彩色的幔子,與他華麗的衣袍相輝映,彰顯出上帝的榮耀。所以在聖所的事奉,是榮耀的事奉。

 

聖所裡面有金燈臺、陳設品桌和金香壇。把聖所和至聖所隔開的幔子,上面繡著天使基路伯,作為守護者,免得人不小心冒犯上帝的聖潔。金燈臺由一片純金打造出來,有七個枝子,枝子上有燈盞,燈盞上有油和燈芯,是聖所內唯一的照明器具。金香壇上方是方形的,大概高至腰部。頂上是平的,可放一個碗,碗內放香。以色列人燒香時要用特別配方,在特別器具上把它們磨得很細。這個香只獻給上帝,代表聖徒的禱告。

 

約櫃是一個很樸素的木箱,分三個部分。底部是約櫃本身,中間是施恩座,頂上有兩個基路伯,遮蓋著約櫃的榮耀。約在公元前 586 年前,耶路撒冷城破,聖殿被焚,器具都被擄到外邦。約櫃裡其實是空的,只放了幾件東西:一塊約聖經大小的法版,阿倫發過芽的杖,代表復活得勝的生命;另外,還有一罐嗎哪,作為紀念。大祭司一年會進一次至聖所,穿著樸素的衣袍,瞻仰神的榮美。這是一年最可怕的一天:不聖潔的人竟來到聖潔的上帝面前!所以歷代的大祭司,在贖罪祭的前一天,都會清潔身體,在聖所讀聖經,準備自己要親近神。大祭司頭頂帶著冠冕,上面有一塊金牌,寫著:「歸耶和華為聖」。大祭司都留大鬍子,因為詩篇 133 說:「……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胡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詩歌用了誇張的手法,意思是要代表上帝的恩典非常的豐富。大祭司胸前的胸牌,鑲有十二塊寶石,每一顆刻上以色列一個支派的名字,提醒祭司心頭上要有以色列的百姓,每次進聖殿都要為以色列代求。肩頭上有塊寶石,也各刻六個以色列支派的名字,代表祭司肩負以色列的責任。大祭司胸前的以弗得,也是用藍色、紫色和朱紅色線繡的,與會幕的幔子採用相同的材料。會幕是要彰顯上帝的榮耀,但祂樂意將自己的榮耀分給事奉祂的祭司。當大祭司在聖殿裡事奉,衣衫在裡面飄擺,與聖殿的金碧輝煌互相輝映。大祭司的衣衫還有一件藍色的罩袍,袍的末端裝有一些鈴噹,提醒大祭司他是在上帝面前事奉。大祭司手握金香爐,是大祭司唯一能帶進至聖所的物件。建造會幕從出埃及記 25 章一直到 40 章都是描述會幕的建造。25 章到 31 章提到建造會幕的藍圖,是上帝在西奈山上指示摩西的。出 32 34 章,發生了金牛犢事件,工程便停頓下來。34 章以後,摩西為以色列百姓代禱,35 章開始工程便繼續,而且是全以色列百姓一同參與。正如出 25 章所說:凡是心中受感動的,都按著他們所酌量的獻上禮物:金銀、寶石、羊毛等;有人則獻上勞力紡紗,讓工程能順利完成。出 40 章提到工程完成,以色列人便舉行奉獻之禮,此時耶和華的榮耀充滿在會幕,代表祂的同在和悅納,以色列的百姓的敬拜到達高峰。

 

西奈山與會幕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來到西奈山。他們要出發到應許之地,上帝便吩咐他們建造會幕。西奈山是暫時的聖所,讓以色列人敬拜上帝,歷時約一年。以色列人需要在上帝選立之地耶路撒冷建造聖殿,但在前往應許地的途中也需要敬拜上帝的中心,就是會幕。會幕是一個移動的聖所。以色列人不論去到何處,也以會幕作為安營的中心,那是他們的敬拜所在─—會幕去到哪裡,以色列人就去到哪裡。西奈山則分成三個部分,裡面的一層在山頂,只有摩西可以上去;中層是山腰,亞倫和其他長老也可以上去;外層是山腳,所有以色列百姓也可聚集,那兒有祭壇,有一些少年人代表以色列人獻祭。

 

會幕的分層也和西奈山相似。最裡面的至聖所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可以進入;中層的聖所是事奉的祭司可到的地方。他們在裡面點燈、燒香、用陳設餅。外層是院子,所有的以色列人也可以進入,有特別的事情就可以在此獻祭。

 

會幕的名稱

關於會幕的名稱,舊約一般籠統稱的為會幕。會幕的意思不是聚會,而是約會—在上帝指定的時間、地點和人來朝見上帝。上帝在此啟示律法。會幕的第二個名稱是「帳棚」,是上帝對人的認同。以色列人走在曠野道路,住在帳棚,於是上帝自己也住在帳棚中。帳棚經常移動,可隨時拆遷,面積很小,上帝卻願與人一樣住在這細小的處所;會幕也稱為「聖所」。「聖」就是分別來的意思,提醒上帝與人的分別:不僅地位上有別,品德上也要彰顯上帝的聖潔。會幕也稱為「居所」,代表上帝在人當中。這個居所是暫時的,讓以色列人知道上帝在他們中間。上帝不僅藉著會幕住在以色列人當中,更要引導以色列人,進入永遠的帳棚─—上帝的天家。

 

會幕的意義

會幕是上帝與人相會的地方(出 29:42)。上帝常常呼召以色列人,特別是事奉祂的人,來跟祂相會,祂會用笑臉、臉光來幫助人。這是根據在山上指示摩西的樣式—─這其實是天上的樣式。上帝把天上的真帳幕,顯示給摩西,讓摩西藉這份藍圖建造地上的帳幕。會幕的材料是所有以色列人奉獻的─—這些禮物不是他們特別預備,是家中固有的。如會幕有金燈臺,要用橄欖油來點燈。家中有橄欖油的,便獻給上帝,作為金燈臺燃燒之用。會幕所需要的材料,都是百姓甘心樂意獻上,上帝也特別悅納。會幕也由上帝特別提名的工匠─—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所建造的。他們心中有神的靈充滿,有各樣造工的智慧。他們能做、能想、能教,更能和別人同工。這兩人常用來代表教會中以專業來事奉教會的人─—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用以建造會幕的是他們的發財工具。上帝有需要,兩人便沒有私心,完全獻給神。他們不但要做,還要教人,讓人做得和他們一樣好。

 

出埃及記 40 章提到奉獻會幕典禮的時候,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用膏油抹器具,所在應放的地方,獻給上帝;大祭司亞倫,穿著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所做的華麗衣袍,行承接聖職之禮。;人自己卻躲在幕後,只為讓上帝的榮耀彰顯。

 

進入會幕的次序

不少人把會幕藍圖作為靈修親近神的途徑:院子是得救的部份、聖所是事奉神的部份;至聖所是人和上帝靈交的部份。其實更詳細一點,院子中的祭壇是十字架的救恩、洗濯盤代表我們聖潔的生活;聖所中的金燈臺代表我們世人當中的見証,和上帝的光照;陳設品桌也可譯作供餅桌,這一方面代表上帝為我們提供靈糧,另一方面代表我們用神的話語引導世界;金香壇的燒香代表眾聖徒的祈禱。如撒迦利亞被抽中進聖殿燒香,其他的百姓在殿外禱告;啟示錄記載金香壇的香冉冉上升,就代表眾聖徒的禱告到達上帝面前。金香壇代表我們向上帝禱告的事奉。每天清早,祭司要把燈熄掉,傍晚把燈燃著。這兩個也同時是獻燔祭、燒香的時間─—每天都定時在上帝面前有奉獻和禱告。

 

至聖所中的約櫃代表我們和上帝的永約;約櫃中的法板,見証了以色列人的失敗,也同見証了恩慈的上帝永不失敗;施恩座代表我們與上帝的交通。我們向上帝求恩、親近祂、瞻仰祂的榮美。基路伯代表我們對上帝的讚美。在兩個基路伯中間,上帝的榮耀彰顯。約櫃代表我們到上帝面前,進入靈的深處親近神。西奈山帶領人進入靈的高處,會幕則領人進入靈的深處。起初我們為自己的得救感謝,願意過聖潔的生活;更深層是進入至聖所,單單朝見主,瞻仰祂的榮美。預表的解釋新約聖經的哥林多前書 10 章、希伯來書 7 章和 9 章,都講到會幕,以之預表基督和教會,即以舊約的人事物來解釋新約的基督和教會。舊約聖經的人物、事物、物件和制度,都可以預表基督和教會。但解釋預表時,需要有幾個原則,首先是向新約著手。新約中的哥林多前書 10 章和希伯來書 9 章都表明舊約那些東西可用作預表;其次兩約比較時一定要有結構性的相似,把它們關連起來。解釋預表時,要注意大項,不需太著眼細節。如大衛能預表耶穌基督是君王,但大衛所犯的罪,就不是預表耶穌基督的。預表和實體終究完全不同─—本質上的不同,預表體始終比不上實體。耶穌基督已來,祂是一切舊約預表的實體,更遠遠超過一切預表。解經時也要有經文支持,避免思想亂跑。

 

會幕的物件也可以原則性解經來預表耶穌基督。我們可從四個地方來解釋:物件的材料、功能、規格和位置。如洗濯盤,放在會幕的院子,用銅製,但材料從何來?是用會幕做事奉的婦女的銅鏡做的,意思就是要單單討神喜悅,要顯示神的榮耀。這些銅鏡沒有規格,像新約所講,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祂要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洗濯盤要把人的污穢洗乾淨。上帝要把不論大小的罪都要赦免、潔淨,讓人過聖潔生活。洗濯盤放在祭壇和會幕中間,讓祭司在事奉前先把手腳洗乾淨,手潔心清地事奉上帝,蒙上帝悅納。


講員: 賴建國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