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屆 研經會 第1講

第一講 主題介紹──前因後果

1.成書背景──帖撒羅尼加城

 

帖撒羅尼加城位於今馬其頓共和國 (Macedonia F.Y.P.) 境內,是愛琴海西北岸的一個美麗海港,在新約時期為東西交通樞紐。主前 312 年,亞歷山大帝手下的格山大將軍以其妻的名字命名。在馬其頓被羅馬人佔領後,因為地理上的優勢,帖撒羅尼加成為馬其頓省的首府,其後更成為自由城市──人們可自由進出、作買賣。帖撒羅尼加城的經濟發展漸見發達,於是吸引了善於營商的猶太人大量地從帝國各地湧至,並建立猶太會堂。在繁華的帖撒羅尼加生活,猶太人習染了當地人醉生夢死的生活,極需有人將他們從迷惑當中救出。

 

2.保羅在帖撒羅尼加的宣教事工

 

公元 52 年,保羅和同工西拉及提摩太到達帖撒羅尼加。保羅和同工們原擬到亞洲宣教,但神的靈在當中工作,賜予保羅「馬其頓異象」──保羅在夢中看見一個馬其頓人向他求救;於是,保羅便和同工們改往馬其頓首府帖撒羅尼加。剛從腓立比的牢獄中因神「震動大地」而獲救的保羅,帶著滿身傷痕到達帖撒羅加,目睹發達的帖城背後充斥著淫亂和偶像,心裡很是焦急。此時,保羅把握當地會堂獨特的風格,傳講神的話語。當地的猶太會堂,容許會眾在席間自由發表意見,但發言者必需有備而來。保羅以神為他作好的預備──聖經的教訓,配合會堂的自由風格,向會眾講傳福音,闡明基督(彌賽亞)必需受害,為我們死。這和猶太教的版本有所歧異──基督是皇家人物,一來就當統治者,不用受苦。基督徒所信奉的,則是基督為我們被害,然後復活,復活後還會再來。除了在會堂講信息,保羅因為要養活自己和同工,也要「晝夜做工」,故此又有機會向工友們傳福音。他見這裡的人多貪愛錢財、活在淫亂當中,人生沒有盼望,就向他們說明只有神才是永生之道,並向他們說如何過基督徒的生活:第一,要聖潔,遠離淫行;第二,要立志做安分的人,要親手作工;第三,要彼此相愛。

 

保羅和同工們在帖撒羅尼加的宣教工作成效昭著。《使徒行傳》17 4 節記載,當地人有聽了道的就附從保羅和西拉,當中有許多敬虔的希臘人和貴婦。其實,這個時候保羅他們的在帖撒羅尼加的宣教工作僅開展了三個星期,卻已使不少拜偶像多年的希臘人和貴婦皈信,建立教會。有嘗試領人信主的朋友,可能會遇過有人聽了 30 年福音也不會皈信;所以,保羅的事工,是有聖靈在當中工作的。

 

3.兩封書信──保羅對屬靈孩子的愛

 

《使徒行傳》17 5 9 節記載,不信基督的猶太人因嫉妒保羅,又怕引起騷動而被羅馬該撒趕離這個充滿商機的城市,於是便招集流氓匪類,意圖將保羅從友人耶孫的家中趕走。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保羅和同工們離開了他們所愛的帖撒羅尼加城,被逼遺下了一群剛接受基督信仰的信徒──一群極需要被愛、被栽培的信徒。這群對信仰「一知半解」的信徒令保羅感到焦急。在抵達雅典後,保羅便派提摩太回帖撒羅尼加堅固這群信徒。原來保羅離去後,信徒仍然信主,尚能做到彼此相愛,但當中也產生了不少問題:有人誤會保羅是因為收了錢才離開,有人與弟兄的妻子有染,有人閒懶不做工。保羅見他屬靈的孩子們都生病了,就給帖撒羅尼加教會寫了一封信,闡明應該怎樣過信徒生活,神的愛是怎樣的,這是我們所認識的《帖撒羅尼加前書》。半年後,因為教會中還有閒懶的人,而且在前書關於主前來之說亦有感不足,於是保羅便再寫《帖撒羅尼加後書》作為補充之前未見果效的地方。因此,兩書的主旨是一致的:向初信者說明信仰的真諦──活出信、愛、望。這個主題在《帖撒羅尼加前書》第 1 章就已出現,也將在兩卷書信中反覆出現。保羅為的是要提醒帖撒羅尼加的信徒,要用愛心相待,盼望主再來。從文章結構而言,《帖撒羅尼加前書》的第 1 章主要講信、第 2 和第4 章講愛、第 4 13 節至第 5 節講望。由此亦可見得,保羅在這兩卷書信中最大的焦點,正是放在最後的一個課題──如何活出盼望。


講員: 李寶珠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