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屆 講道會 第3講

第三講  無知的人,罪有應得

經文: 路加福音 12:13-21; 馬太福音 13:24-3036-43

引言  ‐  在「現今世界」與「神」之間作出選擇的重要

I. 無知財主的比喻  ‐  路十二:13‐21

A. 兄弟分家業的糾紛  ‐ 13‐15

B. 無知財主的比喻  ‐  十二:16‐20

C. 應用  ‐  積聚地上、而非天上財富的危險  ‐ 21

 

II. 麥子與稗子的比喻  ‐  太十三:24‐30, 36‐43

A. 田主 (耶穌) 撒好種 (國度的兒子) 在他的田裡 (世界)24, 37‐38

B. 仇敵 (魔鬼) 撒稗子 (魔鬼的跟從者) 在同一田地裡  ‐ 25, 38‐39

C. 後果  ‐  稍遲穀粒的頭部連同葉子出現 26‐30

D. 最後狀割時的結果  ‐ 30, 39‐43

 

引言:在「現世」和「神」之間的選擇之重要

 

聖經中對「愚蠢」有清晰的定義。《箴言》裡面提及,今年不理睬的上帝就是愚蠢。耶穌基督在世時,就告訴我們,不能同時為上帝和俗世而活。上帝要我們作出抉擇,認識耶穌基督並服事他,抑或服事世界。

 

《路加福音》的 12 章是整卷書主題的轉捩點。在 12 22 節中,耶穌開始教導門徒真正的財寶為何。在此前的1315節,有一對兄弟要求耶穌為他們分家業。耶穌看出兄弟二人的貪婪,不願幫助他們。事實上,耶穌要求門徒要放下一切的貪念:「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 12:15),對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在上帝面前我們是怎樣的人。

 

耶穌以財主的比喻說明應如何揀選財富。加利利土地肥沃,有不少「富農」。比喻中的富農,地土多、收成自然多,收入也因此而多。他所代表的是一個人生常態——拼命工作,不斷賺錢,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欲望。這種貪欲無限擴張的情況,耶穌以富農的行為來比喻:不斷擴建穀倉。

 

這個富農的價值觀所出現的問題十分明顯:他提了很多次「我」——眼裡只有自己,不談家人,不談親友,不談上帝。他成為自己的上帝,敬拜金錢、敬拜地位、敬拜財物,心中沒有神,無異於《雅各書》4 章所描述的生意人。

 

其實,不少基督徒也像這個「目中無神」的財主。有不少「禮拜日基督徒」,只在星期天敬拜神,其餘日子卻只為自己。我們享受神賜予的一切,心中卻沒有神。很多人為了 70 多年的在世生命預備,不了解人的生命之永恆性,死亡只是個轉折站。耶穌在登山寶訓清楚說明,要把財寶積聚在天家(馬太福音 6:19‐21)。若為積聚今生財物而忽略天上的,實是愚不可及。

 

麥子與稗子的比喻

 

在《馬太福音》第 12 章,耶穌用了麥子與稗子的比喻說明不信者的後果。這個比喻緊接土壤比喻,信息亦同出一轍,補充了《馬可福音》4 章(撒種)的比喻。麥子與稗子的比喻闡明會有最後審判,但重點我們是俗世的一分子——活在撒種比喻中的土壤。在這個比喻,同樣有農夫撒種,撒好的麥種,而這個農夫所代表的也是耶穌基督。

 

a. 田主(耶穌基督)撒好種(國度兒子)比喻在他的田裡(世界)

 

這段比喻代表耶穌基督已將好種撒在這個世界當中——我們這些信主、跟從祂的人。我們代表了天國是實在的,我們被分別為聖。

 

b. 仇敵(魔鬼)撒種子(魔鬼的跟從者)在同一田地裡撒敗種(俗世上的人)

 

耶穌在比喻裡提到田主的仇敵在他的田裡撒下稗子的種。在古代,這是常見的事,有些農人因為眼紅別的收成,會在仇人的田裡撒下野草的種。稗子比撒種比喻中的荊棘更可怕,因為它們會產生有毒的霉菌殺麥子,而且他們的根比麥子的根更強,會吸去麥子所需的養份。

 

稗子代表的是俗世中的人。撒下稗子的仇敵,正是魔鬼撒但(馬太福音 14: 38‐39)。魔鬼的陰謀,是利用不信者勾引信徒遠離上帝,霉菌就是不信者用以勾引信徒的一切事物;魔鬼想我們為俗世生活,別面向神。

 

保羅有一句經常被挪用的教訓:「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哥林多後書 6:14‐18)。這不只講婚姻,而是更多的提醒信徒,不要和不信者作親密的朋友,要讓他們做你生活的建議者。魔鬼利用不信者勾引我們,想教會喪失應有的作用:

 

1. 聚集(教會是追求上帝的人的聚集所在)。

2. 緊密群體:基督徒之間的關係不是打一個招呼的表面,而是一個團契——一個生命的團契,一同分享生活的團契。團契成員之間要彼此關心、彼此相愛,有來有往,是彼此的朋友。保羅教導信徒,最親密的朋友一定在教會當中。

3. 大家庭:教會的會眾都是弟兄和姊妹。這不僅是一個對教會會眾的稱謂,真正的教會要無所不分享,大家要傾談、要分享,需要鼓勵得到鼓勵、需要勸責的得到勸責。這才是保羅想說的「同負一軛」。

4. 撒但不喜見教會有以上的作用,是以派不信者在我們的生命中,企圖將信徒從基督中帶出去。神也想我們活在不信者當中,正如稗子和麥子的根纏在一起。但神希望做到的和魔鬼相反,祂要我們將不信者帶進基督裡面,要我們努力將教會成為彼此想愛的大家庭。為了完成這個目的,正如基督所說,祂給了我們特殊的條件——留我們在世上,但將我們分別為聖,使我們屬神而不屬世。

 

c. 不信者的後果

 

在最終審判,信徒與不信者會被分開。這時,我們在生時的選擇有永恆的意義。上帝的創造是賞賜給我們的禮物,想我們享受,但這是次要的。神賜福給我們有多少財物,我們就要盡多少心力去事奉。《哥林多前書》描述當審判來到時,如我們想有餘剩,就只有將今生所有的資源為神所用。

 

《馬太福音》13 39 節提到:「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基督回來時,就要將不認識基督的人連根拔起;這就是不信者將要面對的命運。

 

d. 最後收割的結果

 

《馬太福音》13 43 節進一步提到了不信者將要面對的境況:「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不信者將活在地獄的永火之中,他們哀哭、切齒、痛苦、愁煩,因為天使把他們丟進火爐裡。唯有真正愛主的人,他們將如太陽閃耀,永恆不變(馬太福音 13 43 節)。我如何選擇生命中最重要的物事:基督還是俗世?是地上還是天上的財寶呢?


講員: 奧思邦牧師
速記: 鄭俊昇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