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本比喻為約翰福音七至九章有關住棚節作出結論,預備讀者們進入修殿節,這兩猶太節期皆引向彌賽亞的降臨
A. 約翰七至九章表明主耶穌是活水江河的源頭 (七:37‐39),也是世界的光 (八:12),如此應驗了第一節期
B. 約翰十:19 節開始表明主耶穌乃彌賽亞,也是神的兒子,將平安賜給祂的羊,如此應驗了第二節期
I. 耶穌 ‐ 牧者與羊群的門(十:1‐5)
II. 第一次應用 ‐ 耶穌乃是門(十:6‐10)
III. 第二次應用 ‐ 耶穌乃好牧人 (十:11‐18),為羊 (人) 捨命
從這個星期起,各講講義的重點將會改變。過去一週從撒種比喻、浪子比喻、無知富翁的比喻和稗子比喻講述基督浩瀚的救恩;今個禮拜則會從耶穌其他的比喻去學習如何作主門徒。所謂「作主門徒」,就是要將自己交託給耶穌基督,讓耶穌基督在生活每個範疇都居首位,將神的愛實踐。
牧人比喻在《約翰福音》第 10 章——福音書的中段,記述耶穌基督的生平。在第 5 章至第 10 章,耶穌和猶太宗教領袖的爭辯愈來愈激烈。這反映了兩個重點:第一,耶穌基督是人生問題的唯一答案,賦予我們人生意義;第二,耶穌基督是舊約節期的實踐者,《約翰福音》6 章講逾越節預表耶穌是生命的糧,是將身體獻上的逾越羔羊;7 至 8 章則講到住棚節水禮的應驗——耶穌基督是生命活水的源頭,是聖靈的源頭。
《約翰福音》7 至 9 章表明主耶穌是活水江河的源頭,也是世界的光,如此應驗第一節期
耶穌基督是唯一的牧者:祂是救贖的基礎、盼望的唯一賦予者、也是唯一能帶我們進入上帝一切美善的牧者。在牧人比喻的開始,耶穌就表明自己和以色列領袖的強烈分別:「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約翰福音 10:1)。在新約時代的巴勒斯坦,牧人不只看望自己的羊,而是整個村的羊都交由一個牧人看望。當時的羊圈圍欄通常只有約三尺,要偷羊並不難。在這個比喻中,耶穌基督的重點,是要指出真正的牧羊人會看顧羊群、陪伴羊群,但假牧羊人則是賊,不是牧人。假牧人代表的,就是當時的以色列宗教領袖:他們是假教師,拒絕彌賽亞,將律法變成人們得救的確據——拒絕了神。
其實,現代教會當中也有假教師。現代的假教師,就是產生異端的人,使人偏離基督教正統,篡改福音,領人進入地獄。
門徒的責任:維護教會的合一和純正性
合一是教會的要求。我們可以在一些神學課題上有不同看法,如:「一次得救是否永遠得救?」、「浸禮要用多水還少水?」等,都可以討論。但若教會必需秉持純正性,這是教會得著合一的基本條件。耶穌在牧人比喻中所講的「賊」,指的正是將基督教最基本的教導拿走的假教師。基督教的「主要教義」,是基督徒必需抱持的信仰,一定要這樣相信,因為這已堅持 1500 多年:三位一體的父、子、靈是上帝。我們討論聖靈時,不是要討論「靈不靈恩」,而是要明白不接受聖靈就是不是真的基督徒;不信基督會再來的,也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不信信徒身體復活,也不是真正的基督徒。至於千年期、被提等課題,則可有不同的看法,不必爭拗。
所謂的「異端」,不是神學觀和我們不同的人,而是以別的事物代替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恩典的撒謊者。猶太人便以律法取代十字架的恩典——這是保羅批評的「別的福音」,不是耶穌基督的福音!耶穌講牧人的比喻,為的就是提醒信徒要提防假教師,要作主門徒,維護教會的合一和純正性。
跟隨真正的牧人基督
在比喻的下半段,可以知道羊群可以認出牠們的牧人:「羊不跟著陌生人,因為不認得他的聲音,必要逃跑。」(約翰福音 10:5)。這段比喻的含義,是上帝的羊群認得他們牧者的聲音,能認出教師的聲音裡是否充滿著基督。我們要學習庇哩亞教會的信徒——有分辨教牧講的是否上帝話語的能力,天天查考聖經,看這道是與不是。我們要反思香港教會的情況:神學知識足夠嗎?真理的教導具水準嗎?對深層教義認識嗎?有沒有上帝話語的知識?當今是一個「聖經文盲」的時代,世上有很有多基督徒連聖經首五卷書的名字也叫不出,不知山上寶訓出自聖經,不認識保羅書信的教訓……這些軟弱的基督徒,很易被走錯路的基督教教師吸納——現時世上有上萬的異端!可能,明天你的教會就來了一個充滿魅力、講道出色的牧者,在兩年內將教會變成異端。
約翰寫福音書正要針對這個異象。他在《啟示錄》中,也教我們提防異端,表明救恩只有一個源頭——父、子、靈的救恩;耶穌基督的寶血是唯一代贖的行動。
耶穌是羊的門
《約翰福音》6 章 6 節提到人們不明白牧人比喻的含義,耶穌為他們解釋(約翰福音 6‐10 章)。耶穌解釋,羊圈的門,就是祂;耶穌是羊的門——通往救恩的唯一通道。在整個比喻的講論中,耶穌共用四次「我就是」或「我是」來說明自己是門和好牧人。在希臘文中,「我是」剛好是耶和華在舊約聖經裡的自稱。所以,當耶穌用「我是」來表明自己身份時,就是要講:「我是上帝。」,是唯一的神。
在《約翰福音》6 章 8 節,耶穌說:「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比喻中所說的羊,是真正追隨基督的門徒,知道誰是「唯一的門」,只有他們得救。當今很多人質疑耶穌基督是否唯一的救贖根源,很多宗教群體教導人:敬虔的人便得救,依從心裡光輝的人得救。這些說法都是毫無根據的。在《約翰福音》14章 6 節中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使徒行傳》4 章 12 節也宣稱:「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除非通過基督──羊圈的門,否則無人能得救。只有在基督裡,我們的祈求才得到實現,所得的無法想像。
現代盛行「世俗主義」:有財富、有物質,生命才可得到豐盛和滿足。可是,學者們卻開始學習耶穌基督。原因是,有很多人犧牲了一切,獲得成功,到達頂峰時卻發現自己一無所有。原來唯有基督裡,我們才真正得到心靈滿足;耶穌基督是帶領我們到上帝草場的牧人,我們可在祂裡面認識上帝的豐盛,在耶穌基督裡才有豐盛人生。
至於假牧人,整天都想要偷竊、殺死和毀壞羊群(約翰福音 10:10)。這比喻指假先知帶領以色列人走迷路;神會審判這些自私的假牧人,因為他殺死上帝的群羊——他們自私自利,引誘人走誤路,聖經說他們刻意曲解上帝的話,背後有魔鬼的力量。他們的動機是自私和發財,「以假道致富」。要認出這些假教師,只有兩個方法:第一,要認識神學真理;第二,要深浸於上帝的道。
現時有不少福音派信徒被引到異端教派,原因有二:第一,教會缺乏肢體相交、相交不緊密,覺得堂會中沒有愛;第二,膚淺的假教師曲解神的道,但有些基督徒看不出。基督徒要研經,是要尋找真理,不是為求心靈的刺激興奮。教會需要用心在真理上打基礎,在上帝的道進深,發揚寶貴真理。最精彩的生命,就是找出上帝話語中的寶藏。
第二次引用——耶穌乃好牧人,為羊(人)捨命
之前提及耶穌用「我是」和「我就是」稱呼自己,表明自己是神,其實想要表達以下三個「相互的內容」:愛、結果子和經歷基督徒的生命。我們認識神須經歷三個層次:首先是父識子、子識父的基本認識,然後在聖靈中與基督「在死的形狀與他聯合」,每天認識主更深,最後與基督和教會的弟兄姊妹相認識。這是信行合一的表現,不是言語上的討論。基督為我們死,賜下聖靈給我們,所以作主門徒,就要認識基督,如同認識自己。我們是無法獨力認識基督的,而是要集體結合認識祂。這就是團契,是新的合一,是用盡一切去認識牧人的羊群。
《約翰福音》10 章 12 節說明牧人和雇工的分別。雇工不是羊的主人,對羊沒有真正的愛;所以,雇工看到狼時,就拋下羊群逃走。狼代表的撒但,羊群藏在基督裡,就能勝過撒但。羊群需要牧羊人牧養他們,而這位牧羊人願意為羊捨命(約翰福音 10:14‐18)。
在《約翰福音》10 章 16 節耶穌提到「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這是要強調傳福音的重要性。比喻想帶出的,是與基督所帶來的活潑精彩的生活有關,與群體有關的相交。基督要求我們請人來,讓所有羊群歸於一個羊圈,一個牧人——合一、同在、彼此接納。這不只是「可能發生的事」,而是上帝的要求,是絕對的事。其實,耶穌基督在世時也已賜給我們合而為一的心,要地上的眾教會合一,從而反映上帝在天的合一(約翰福音 17:21‐23)。拒絕、破壞教會合一的人破壞了教會的根本;我們討論神學,但不要拒絕和我們意見不同的肢體。教會需要合一的領導,這是教會的使命。耶穌在這段經文兩次提到「使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教會的合一是上帝要求的,他要這一切讓世人看到。分裂教會不僅是一件可惜的事,煽動還會被神審判。耶穌基督是好牧人,領我們入同一個羊圈,這是出於愛。我們要彼此接納,將福音傳給所有人、保持信仰的純正,認出假教師。教會需要純潔的真理,合一的精神,這是上帝羊群的責任。
講員: 奧思邦牧師
速記: 鄭俊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