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屆 研經會 第2講

第二講  猶太人的王

經文: 馬太福音 2:1-12

《馬太福音》第二章主要不是談聖誕。

 

在《馬太福音》的年代,傳記只藉其出生來解釋那人的真我,《太二1》只花了半句副句來解說耶穌的出生。按中國人傳統,生日,不應提及死亡,然而第二章卻多論及死亡。歸根究底這章聖經不是慶祝耶穌生日。今天用三個對比來討論,看看經文對我們有什麼挑戰。

 

期待榮耀的君王

 

先討論第一章的背景。猶太家譜叫人曉得誰生了誰,當中多提及長子,更不會記述女性,但《馬太福音》的家譜與眾不同,它關注神的子民,也提及四位不受尊重的女性。再者,家譜提及名字,不一定論述其職業。而《太一6》則強調大衛是個皇帝,而其它君主沒有採用這樣的安排。大衛王出現了四次,在家譜結束時, 作者說:「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太一17)

 

為什麼都是十四?按猶太傳統,把每個字母賦予數值,而在希伯來文裡,若把大衛的字母加起來就是十四。原來他們一直期待大衛王再度出現,神國度出現,就有如遠古時代大衛國度的榮耀一樣。

 

第二章介紹猶太人的王,但之前卻有句話叫人驚訝。第一章期待末世的皇帝出現,而《太二1》說:「當希律王的時候 ... ...」不是大衛王,而是希律王。誰是皇帝?是大衛子孫作王?抑或是希律王呢?有幾個從東方來的博士就問:「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

 

希律是王,但不是生下來就作猶太人的王。在兩約中間的歷史裡,古代的以東族被猶太人征破,被迫接受了割禮,成了猶太人。他們不是真猶太人,只是半個猶太人。其中一位被迫受割禮的,就是希律大帝的父親,故此希律不純種的猶太人,不是生下來是猶太人的王,更不是所期待那位大衛的王。他只不過是個外邦皇帝,為討好猶太人,建立宏偉的聖殿,但不是真心敬拜耶和華。他重建聖殿,猶太人只是說他稍作裝修,不願將功榮歸他。

 

兩個君王的對比

 

第二章出現了兩個皇帝。希律王在位時,博士的詰問直接挑戰希律的權柄,太二出現兩個皇帝的對比,經文似乎一直堅持希律是皇帝,(太二1、3、9)名稱是王,也具皇帝的威風,他不能入睡,全城也難安寢;他召齊祭司長和文人,人們就都湧來:他要殺嬰孩,人皆遵命。第一章教我們感到興奮,因大衛的王出現 了;而第二章令我們失望,因希律正作王。

 

但是小心細看,就發覺耶穌才是真命天子,生下來就是皇帝,祖宗也是大衛。可是《太二2》以後並沒有用王這稱號來形容耶穌,作者用了另一稱號來解釋祂,希律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後來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他就起來帶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往後又聽到「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約瑟就把一家帶到回色列地。

 

第二章不停提到「小孩子」。在福音書裡,耶穌有不同尊貴的稱號,歌頌祂的威勢,如祭司、先知等,然而這章介紹耶穌,卻強調祂是個小孩子。希律是皇帝,人們都聽從他的話,而耶穌只是個小孩子,祂沒有說什麼話,也沒有什麼動作。誰是皇帝?耶穌是王?抑或希律才是王?故事還未完結,作者不停地提及耶穌是個小孩,希律欲殺掉小孩子,但不能如願,還三次提及希律死了(太二15、19、20)。

 

二章的結論是什麼呢?在人間手執王權的希律殺人無數,史家說希律的豬比希律的兒子還好,因猶太人不吃豬肉,他不殺豬,然而他殺了妻兒和大祭司。細看第二章,他不是個真命天子,耶穌才是王。希律欲殺耶穌,死的反是希律。請問誰才是皇帝?

 

經文清楚告訴我們耶穌才是皇帝。我們稱呼基督為祭司、先知、彌賽亞,卻忘了祂原是個小孩子,祂的權柄並不是奪來的,沒有用手段鞏固勢力,祂雖一無所有,但神的工作乃是透過這個猶太人的王彰顯出來。《馬太福音》的故事就是講論這猶太王如何把王權彰顯。二章多次提及耶穌是小孩子,介紹祂的王權,說明了誰是真正的王。

 

兩種榮耀的對比

 

我們談了第一個對比 --- 兩個王權彰顯的對比,不能不談第二個對比,這對比跟前者有關。耶穌的榮耀如何彰顯?第二章特別記載黃金、乳香、沒藥。沒藥可能是安葬用的----耶穌剛出生,就說到祂的死亡?希律召齊了祭司長及民間的文士,到第廿六章也提及召齊了文士、法利賽人、祭司長;兩次召聚的目的,都是殺害耶穌。第二章及第廿六章都應驗了《詩二2》,《太二3》說耶路撒冷合城,而第廿七章也說整個耶路撒冷,合城敵擋耶穌基督,把祂釘十架。猶太人的王(太二2)這個稱號,再次出現在十 字架木牌上。第二章告訴我們,耶穌彰顯榮耀在十架上,這個王跟我們所想像的王不同,令猶太人驚訝。

 

馬太、路加都沒有提及聖誕日期,初期教會也沒有慶祝耶誕節。直至第四世紀,人才訂出日期來慶祝。表面似是抄襲外邦傳統,因為十二月廿五日是外邦人紀念太陽神的日子(中國人的冬至亦紀念同樣的事情,從冬至那天起,太陽日照的時間愈來愈長)。初期教會選了十二月廿五日,是否抄襲外邦?他們明明知道那是敬拜太陽神的日子,選這日是用以告訴人們,耶穌基督才是真正給人亮光的救主。所以以十二月廿五日來慶祝聖誕,是反傳統、反文化,不單不是抄襲,反是對文化的挑戰。

 

誰是上帝?誰給人亮光?不是太陽神,而是耶穌基督。耶誕節是慶祝那位反文化的上帝臨格於世界裡。

 

兩種接受的對比

 

可是現今的耶誕節卻用以鞏固文化,用以鞏固勢力,參與派對,挑選禮物送給令你得益的人,就有如一年一度公開合法的賄賂行動,神的榮耀在什麼地方彰 顯?在人間的文化上嗎?在人間的權能上嗎?在人間的物質上嗎?抑或在十字架上?第二章作者告訴我們,這是個被釘十架的皇帝!別以為我們靠攏這個皇帝,一生就可大吃大喝,升官發財。跟從這個皇帝,只會叫我們被釘十架,但唯有在十架上,才能見到皇帝的榮耀。第二個對比就是兩種榮耀的對比。

 

第三個對比,是兩種接受的對比。第二章藉博士及希律,顯出接受基督,有兩個不同的可能性。「博士」有譯作占星學家,尋到耶穌似是很了不起。但細讀第 二章,他們不算能幹,還要詢問別人。當時跟今天一樣,占星學是複雜的旁門左道,猶太文獻、歷史學家、哲學家等認為他們既不可信又無知。

 

但耶穌卻曾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太十一25)縱似無知,神卻恩待,把天國的奧秘交賦他們。文士法利賽人熟識律法,卻不接受基督!

 

拆毀我們──成為小孩,得見王的榮耀

 

前提過耶穌被稱為小孩子。小孩子再出現于十八章,這章成了第二章最好的解經書。《太十八1-5》不停出現「小孩子」這字詞,人們要像小孩子才能進入天國,把一切榮耀、擁有、堅持都放下,唯有這樣才能進入天國。《太十八5》解釋了博士接待小孩子,又說到接待的重要性,給我們挑戰──我們可會接待小孩 子?如何面對上帝?可會讓神來拆毀,使我們一無所有,面對面看見上帝?

 

這不是個唯一的可能性,因為另一個可能性是希律的方法。耶穌的存在影響我們生命、事業、賺錢手段、道德的生活,我們就把他幹掉,因著無法放棄自己的欲求,我們可會除掉耶穌?

 

我太太曾帶領一位中學生信主,兩三個月後,有感動致電話給這位年青人問候她。太太跟年青人的姨母聯絡上,才得知她已在前一天遇上交通意外,離開世界。離世前,這年輕人寫了一封信給我內子,說這時候她願意將生命交予上帝。她跟一位未信主的人談戀愛,但願意放下感情,現在她經歷從未有過的喜樂,神的喜樂夠她用…後來這封信感動不少人信主。

 

我在八一年奉獻給主。十年期間,我有不少深刻的經歷,試過幾次向神祈求,求神使用我,後來我總遇上不愉快的事情。困難過去後,我向神呼求,我一無所有,我當倚靠祂。我曉得當神使用我們時,祂會拆毀我們。我再沒有勇氣求神使用我了,但太太卻患了末期癌症。那時我收到媽媽從香港寫來的信,信中說最近一直為我禱告,求神來鍛煉我。因我的驕傲,神總會借著困難來拆毀我,如此才能讓我擔當祂的小兵丁。

 

神把我們拆毀,叫我們成為小孩子,才能見到君王的榮耀。我向神呼求,教我自己拆毀自己的生命,讓我曉得自己抓住些什麼,自願放下,用不著神來強迫。 神作事有兩個方法,要不我們自己靠著聖靈的能力,拆毀自己;不然神就來幫我們拆毀。我們被神使用前,必須拆毀自己,若罪攔阻我們跟神的關係,不把罪拆除, 便跟神的國度無關。偶像拆除,我們就有如小孩子一般到神的寶座前。

 

耶穌被神使用,第一個被強調的稱號就是「小孩子」,小孩一無有所,唯有上帝的恩典。借著這個小孩子,神就可以改變世界。千萬不要另作選擇,像希律那樣,耶穌攔阻我們,就把祂除掉。

 

我們願意除掉心中偶像,還是除掉耶穌基督呢?

 


講員: 鮑維均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