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屆 研經會 第5講

第五講  來跟從我

經文: 馬太福音 9:18-26

今天研讀《馬太福章》第九章。

 

昨天討論登山寶訓。很多信徒以為讀了寶訓後,就用不著再讀下去,尤其是第八至第九章。原因可能:  把寶訓作為福音的精華,誤以為看過第七章便不用再看其它經文。   看過了第五至七章,發覺許多教導都不易實踐,於是放棄。   我們看重耶穌的話,而忽視祂的行動。故此看重第五至第七章的言訓,忽略祂的事蹟。  表面看來,第八至第九章給人散亂的感覺。

 

《太八1-4》的標題是醫治痲瘋,《太八5》及以後是醫治百夫長的僕人。《太八14》似乎是個總結,治好不少病人。然後就似有點離題,《太八18》 論來跟從祂,又行神蹟,《太八28》再談醫治的神蹟。第八章給人散亂的感覺,有神蹟,有呼召,有大自界的神蹟,也有醫治。九章也是如此。《太九1》開頭也是醫治神蹟,《太九9》呼召馬太,《太九14》論禁食。九章又有醫治,又有呼召,而《太九18》以後則是醫治神蹟。第十章就轉論其它。究竟八至九章講論什 麼主題呢?

 

教訓的權柄與行動的權柄

 

經文中有不少醫治的神蹟,中間夾雜了呼召的話,又有大自然界的神蹟。馬太寫福音時非常小心,究竟第八至第九章合起來看,可有什麼意思?為什麼經文出現那麼多神蹟?跟今天教會又有什麼關係?第八至第九章對教會而言,是個重要的訊息。就讓我們以《太九18》作為入手點。

 

《太九18》記載一個特別神蹟,特別於神蹟裡再夾雜其它神蹟。作者明確地要人把兩件事一起來念。經文共有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跟基督有關,而第二個重點跟群體有關。讓我們先讀第七章,登山寶訓以下列經文作總結:「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七28-29)第五至第七章充份表現了耶穌教訓的權柄,而八至九章則充份表明祂行動的權柄。這都是祂權柄的彰顯,始終都是論及祂的威勢。

 

第九章連那管會堂的人,都要跪在祂的跟前(太九18),百夫長也要下跪。猶太領袖或是外邦人都來拜祂,顯明耶穌獨有的位格及權柄,兩件神蹟都講論祂的能力。耶穌的權柄固然重要,但跟我們有什麼關係,當知《馬太福音》每一段落跟基督及教會都有關係。

 

神蹟也是一樣,婦女的神蹟有兩個共通點,她們都是不潔的婦人,一個患血漏,一個已死亡。在利未記記錄了潔淨與不潔的規條,尤其是血漏,若觸摸她,我們變成不潔。當摸了死人的遺體,就變成不潔。經文說她們都是女性,在當時女性不受尊重,猶太人有這樣的禱文:感謝神,我不是女人。可是馬太記的兩位不獨是女性,又同是不潔的婦女。

 

神蹟還有另一共通處。耶穌可用不同的方法治病,但經文強調觸摸,「…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太九 19-20)猶太人對不潔的婦人,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要摸我,免得我成為不潔。然而耶穌沒有責備她。我們看另一位女姓,耶穌進去,拉著閨女的手,閨女便起來了。

 

醫治呼召被棄的群體

 

猶太人在兩約中間時,受外權控制,跟外邦人相處,變得更著緊潔淨的條例,因為要給別人知道你我的分界線。他們強調安息日、割禮及潔淨的禮儀,三項都讓人看見他們與眾不同。

 

猶太人的規條,顯明跟外人劃清界線。當看見耶穌的作為,就大為驚訝,祂豈可觸摸不潔的人?難道祂沒有看過《但以理書》?但以理連人家的筷子也不用, 跟別人分清界線,猶太人的群體是聖潔的,不能跟外邦人在一起。而這個神蹟把傳統猶太人的群體拆毀,當救恩臨近時,要建立新的群體。

 

第八至九章多個神蹟都有共通點:被醫治的人,都是不潔或被棄絕的群體,耶穌未嘗醫治一位正當的以色列人,祂醫治了不少婦人、外邦人、不潔的。「…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太八1-2)作者們暗示那不單是個神蹟,而是論及潔淨。痲瘋病人不獨渴望得醫治,還期望在聖殿中敬拜祂,耶穌就伸手摸他,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可以給祭司察看,可以恢復神子民的身份。

 

這幾節經文並沒有醫學名詞,反而充滿聖殿祭禮規則的名詞,可見不是單論及醫治,而是講論潔淨。在登山寶訓裡,耶穌講論新群體的建立,那裡形容新群體,這裡就是實行群體。在第一世紀羅馬的制度下,猶太人不可施行死刑,例外就是外邦人進聖殿裡去,可以處死。外邦人不被接受,不可拜真神,耶穌對百夫長說他的信救了他,不獨講及耶穌的威勢,而是論誰能成為神的子民。「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八10-12)神來潔淨那本來不潔淨的群體。

 

所謂潔淨的群體,若不回應神的福音,也不可參與神國度的筵席。誰才是神國度的子民?先是疾病、後是種族,而《太八14》則論及女性被醫治。猶太人忽視的群體,神反倒把他們全都治好了。甚至《太八16》所提被汙鬼所控制的人,也被神醫治。這樣看來,馬太的重點和焦點,不是獨立地看耶穌的神蹟,而是哪些人可以接受神的恩典。《太九1》又來了一群殘疾的人,他們不可進聖殿裡去敬拜。

 

《太九9》後講述稅吏,猶太人更視為走狗,但神也接納。「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太九12)誰患了 「病」?是稅吏及罪人。第八至九章不是談論肉體的病,而是群體以外的問題。誰人跟從耶穌呢?是被遺棄的群體。登山寶訓震撼之處,乃在於新群體被建立,見證神再一次工作,那些本來不能朝見神的人,能再次敬拜神。《太九18-26》那神蹟就是講跟從耶穌的,正是被遺棄的群體。對每個被遺棄的群體,耶穌都去伸手摸他們,治好他們,包括那些沒有患病的稅吏。

 

這樣就明白為何神蹟中摻雜了跟從耶穌的經文。《太八18-19》說耶穌要求人跟從祂,還有《太八21-22》所載的故事。當時人如何埋葬死人呢?人離開世界,近親把屍體放在墓穴的石桌上去,算是第一次的安葬,為死者哀悼七天至十天。

 

在哀悼期,他們不會見任何人。一年後遺體腐化了,親人再進墓穴裡,把骨頭收集起來,放在石桌下的骨灰箱裡,跟祖先的骨頭放在一起。在那段經文裡,那人未必是在父親剛死去時跟耶穌說這話,應是在哀悼期過後才找耶穌。耶穌對他說要立即來跟從祂,不可再多等一年。其間充滿了迫切感。再讀《太九9-14》,耶穌 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召人跟從祂。馬太是稅吏,耶穌吩咐他來,即使那些被遺棄的群體也成了跟從神的人。

 

神最大的工作 ── 建立教會

 

再看耶穌權柄。在舊約裡,耶和華有獨有的權柄,在大自然裡,祂創造天地。在家庭的層面裡,祂也有獨有的權柄。在《聖經》裡,唯有一次人可不必聽從父母,就是當父母不聽從上帝的時候。耶穌的權柄藉神蹟彰顯,超越了家庭的規限,但耶和華最偉大的工作不是自然界的神蹟,也不是醫治的神蹟。

 

「神自古以來為我的王,在地上施行拯救。你曾用能力將海分開,將水中大魚的頭打破。你曾砸碎鱷魚的頭,把他給曠野的禽獸為食物。你曾分裂磐石,水便成了溪河;你使長流的江河乾了。白晝屬你,黑夜也屬你;亮光和日頭是你所預備的。」(詩七十四12-16)聖經用詩歌形式告訴當時的群體,耶和華何等偉大,打碎海怪的頭,又能控制海洋,創造天地。

 

「分裂磐石」、「水便成了溪河」都是出埃及的故事。為何把創造及出埃及的故事並論?因神創造天地的高潮就在於創造祂的百姓,《創世記》第一章記載神的靈在水面上運行。至出埃及時,祂將紅海分開,終於完成了祂建立新群體的工作。神的創造固然偉大,但至偉大的工作乃是創造了新群體,使新群體能敬拜上帝。

 

《馬太福音》第八至九章說明耶穌的權柄,在三方面彰顯,第一是平靜風和海。耶穌就是上帝,祂能控制水面,這是祂最威風的時刻嗎?不,祂不單控制大自然,祂也能醫治疾病,這是祂彰顯權柄最好之方法嗎?不,最大的權柄彰顯,是創造一群敬拜祂的群體,又接納不同的群體成為祂的子民。第八至九章就是論述這樣的權柄。

 

神呼召我們,那是很大的工作。神復興我們,那是更大的工作。但神最大的工作是建立教會。基督徒往往難以接受不潔淨的群體。我們能夠悔改認罪,卻難看見不同派別的合一。教會見證的失敗,未必因著我們靈魂失敗,而是教會合一的失敗。

 

初期教會的困難,不在是否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而在外邦人跟猶太人如何共處。保羅多次講論外邦人也可信主,猶太人變得很憤怒。在《使徒行傳》裡,人們信主不難,但信徒若要建立新群體,就令猶太人感到很困難。《羅馬書》討論外邦人和猶太人的相處。若單從個人主義來看,只要研究第一至八章就夠了,但那不是《羅馬書》的重點,重點在第九至十一章論以色列人及外邦人。最重要的是第十六章,有一大堆問安,小心翼翼地向人問安,有男有女,有外邦人、有猶太人,那些人名就是教會的縮影。

 

成為見證神的群體

 

人若實踐《羅馬書》一至十五章,就能建立具代表性的群體,男女老幼、外邦人、猶太人一起敬拜獨一真神。《以弗所書》第二章說,外邦猶太人一起敬拜上帝,就因著十架恩典的彰顯,因著撒旦國度的敗亡,兩類人之間的圍牆破碎了!

 

跟上帝的關係甜蜜,而忘了四圍的群體,我們就忘了耶穌、路加、保羅所講的話,忘了整本新約聖經所強調的話。看過《馬太福音》第八至九章,就只顧求神醫好我們的病。我們忘了耶穌能力另一層面的彰顯 ── 將兩下合而為一,建立神的子民,見證神愛的奇妙。神的愛就能改變這種不自然不合理的事情,使外人看教會時,感到神愛是如何奇妙。

 

熟識聖經,靈修美好,但是未必叫外人感動。唯有教會合一的愛,叫人見所未見。大自然的神蹟奇事,彰顯主的權柄,然後就施行醫治神蹟,但真正的高潮是神創立新子民來敬拜祂。我們是不潔的人,神仍拯救,我們當把福音傳給不被接納、被人遺棄的群體;若我們能做到,神的能力就得以彰顯,比在水面行走更為偉大!

 

馬太第八至第九章交待了誰是神的群體,後來說十二使徒被召(第十章),擔任新的十二支派領袖,讓我們成為見證神的群體,不成為福音的攔阻,使人看見在群體裡充滿了基督的愛。


講員: 鮑維均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