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屆 研經會 第2講

第二講  尋求真實的信心

經文: 約書亞記 2:1-24

某年培靈會,好些兄姊連續十天出席,我讚他們熱心愛主;一位弟兄立刻表示剛好相反,他是靈性軟弱才來個急起直追的。這誠實的態度,令我意識到弟兄雖然靈性低落,卻不自卑自怨, 反而把握機會追求。盼望神恩典臨到各位,也盼香港以及各地的華人教會同得復興,聽了道把所領受感受的化作禱告,消化信息,按祢神的引導與提醒能牢記主的話。在參加聚會前,也應先讀一遍查考的經文。

 

「創造天地的主,我們到祢面前承認祢是偉大,至尊、至榮的主宰,是可信可靠的那一位;在天下人間,除祢以外,並無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祢得救。然而,我們雖願信靠祢,但卻信心不足,求聖靈在我們當中行奇事;賜我們從祢而來真實的信心。讓奇妙的事發生在信靠祢之人身上,願因祢的誠實和慈愛,榮耀歸在祢名下!認識神的人就領受真正的福樂,現把我們當中每位兄姊交在祢恩手中,求祢聖靈開啟心竅,除去一切障礙。願在祢面前的,無論聽者、講者,一同蒙恩!奉主耶穌聖名求,阿們!」

 

真實的信心

 

我們常說信耶穌,但有否以行為去佐證?我們的信心是停在意識型態的層面,還是有真實可見的信心?但以理的信心,影響所及,連他三位朋友也拒絕下拜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被扔在火裡。在身陷烈焰的一刻,仍堅稱他們所信之神,能救他們脫離王的手;即或不然,也絕不敬拜王所立的金像。他們的信心就像可以捉摸,活靈活現,真實可見的一樣。歷世歷代,不少基督徒以行為見證自己的信仰,令人相信神偉大可信,並保守賜福祂的兒女。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一位小女子喇合,在人眼中看為平凡,遭人輕視,但她的信心激勵我們,教我們從她身上學會如何建立剛強的生命。

 

約書亞當時差派探子進入耶利哥城去刺探敵情,得到一位名叫喇合的妓女接待,後來王得知這事,便着她交出探子來。喇合堅信耶和華是上天下地的神,要把那地賜給以色列,於是虛報探子經已逃走出城(書二1-9)。喇合的信心是從認識神而來;認識神乃從神的話語而來,祂在我們和別人身上的作為也令我們認識祂。神的話與神的作為,叫人認識神,產生對神的信心。信心建基於認識神話語的真實和寶貴。

 

在我信主的歷程中,也有不少深刻體驗;令我深信神的偉大與奇妙。我赴笈加拿大唸神學之前,靈命雖尚幼嫩,但心中肯定這是神的帶領。那時經濟有限,憑信心申請學生簽證。當領事審閱我們的銀行存摺後,以經費不足為理由回絕;卻又給一週寬限期。那星期情緒低落,不意峰迴路轉;竟及時收到加拿大神學院給一年免費學額的通知,並另函領事館給我發簽證。這事出乎意料,喜訊教我立刻安靜跪下,禱告謝恩。首先是禱告認罪:神阿,為何我不信祢能改變現實;然後是讚美。翌日,即往領事館遞交信件,獲發學生簽證。神領我到海外進修,更掌管我生命,給我供應,讓我成就祂的美意。

 

小兒今年十八歲,他中三那年,約了兩位同學參加聖誕佈道會,目睹同學決志信主,使他反思信仰。成長自基督教家庭的他,是否真正信了主呢?於是重新立志悔改歸主,決心戒掉不良習慣。小兒經歷信仰的真實以後,在同年受浸歸入主的名下;而我剛好有此恩惠,成為他的施浸牧師。在你人生中,求神讓你經歷祂, 認識祂;知道祂是可信之神。穆勒、芬尼、施慕道等的生命歷程,也讓我看見神的作為。再者,我們身邊不少弟兄姊妹,他們生命的經歷也像在訴說神的偉大,教我們認識神更多。

 

喇合聽聞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歷,明白耶和華的作為。今日,不少人眼睛就像蒙蔽了一般,那管身旁的人經歷多少神蹟奇事,他們仍然不信。求神開我們的眼目,讓我們看見祂的作為(書二10-11)。以色列人拜金牛犢,惹神發怒,摩西於是求神顯現。耶和華對他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卅三19),於是摩西得見神的榮耀與恩慈。今天,讓我們來向神求,求看見祂的尊榮、崇高、偉大和作為, 對神產生誠敬之心,尊崇讚美耶和華。

 

活出信心,活出永恆

 

真正的信心會產生確實的行動,喇合清楚知道神定意要把這地賜給以色列人,也明白神將來的計劃(書二1-9);於是起來以行動,配合神的計劃,並敢於違背王命,把探子收藏在家中。其後更把探子從屋頂縋下到城牆以外,聖經的作者因此稱讚喇合,此舉叫她得稱為義(雅二24-25)。不是說可以憑着行為討神喜歡,也並非鼓勵人靠行為去賺取恩典。乃是說信心可藉行為清楚表達出來,所以喇合的信心是活的,不是死的;這真正的信心,是值得讚賞的。

 

若你有機會到天堂一分鐘,相信當你重回地上來,對一切的人和事將有不同的觀感,眼光擴了,不再事事計較。反過來,若你到地獄走一分鐘,在那不滅的火裡,好像上刀山,落油鍋般難受。經受那永遠的死亡,當你重返地球時,可會戰戰兢兢,不容絲毫差錯,以免得罪神?聖經豈非清楚告訴我們,天堂地獄的真實?聖經中永恆的觀念有否影響你現世的生活?你緊握着甚麼,是永恆的事物,抑短暫的名聲、地位與財富?你的信心有否藉行為彰顯出來?

 

程文暉女士有這見證,是某一年在羅省一家老人院聽到程女士的自述。她相當的健談,把神在她身上的作為娓娓道來,她多年前跟侍婢和姐一同關心香港一班妓女,部分妓女經過她們造訪、關心而認識主,甚至轉了行。於是,黑社會頭目遷怒於程女士主僕身上,恐嚇她們。又過了些時,程女士見風聲不緊,便偕和姐再度造訪風塵女子;不料竟被挾持至黑社會巢穴,一眾頭目威嚇怒罵,要她倆選擇如何結束生命,一是槍斃,二是毒打,三是毒死。程女士泰然自若地述及她選了第三種死法。大阿哥命人拿來兩碗有毒的紅豆粥,着她們慢慢品嚐,之後便離去,但外面卻有人把守。主僕倆吃過紅豆粥,等死之際,瞥見把風的人在門外留連,便走上前,隔着門向他傳福音。一小時過去了,兩人究竟為何仍未毒發身亡?狐疑之際,但見黑社會頭目又再出現;那坐第三把交椅的對程女士說:「闖蕩江湖多年,未見過真不怕死的人,你倆卻是例外!你們不怕死,令人驚訝,剛才吃的紅豆粥是無毒的。現在你們不用死,可以走了。」程女士便偕同和姐歡天喜地的離去。

 

多年以後,那釋放她的頭目,不知從何處得知她的地址,給她來了一信。大意說,當年發生的事令他大為感動,礙於其時身為首領,不敢明言歸主。但如今他離了黑社會,洗心革面,作個基督徒;不但如此,他當年很多的兄弟也信了主。眼前雙目失明的程女士,陷在危險關頭,主僕倆毌懼死亡的本色,真的令人肅然起敬,不能不讚美神。這位真神滿有權能,就是這樣藉程女士的見證改變了一批黑社會人士。歷世歷代,不少委身的基督徒就像程女士那樣,堅信永恆,憑信堅忍地面對困難挑戰;勇於跟隨這位天地間的真主宰(希十一35);他們的剛強、勇敢和堅毅,值得學習。人生一切苦境,令人漂泊無定,然而憑信心而活的人是活在永恆當中。神阿,求祢憐憫我們,堅固我們,讓我們活出信心,活出永恆;生命從軟弱變剛強,見證祢,榮耀祢。

 

喇合知道有神,殷切地尋求神的臨在,也為家人求恩惠,因她信神至終要成就祂的計劃(書二12)。你若信神有恩惠,即便放膽求恩惠和祝福。神是豐富的,在祂裡面藏着一切的豐盛,只管放膽求,祂沒有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尋求祂、敬畏祂的人。我常鼓勵自己放膽向神求。猶記得小兒在加拿大快將出生,決定租住較大的地方;經濟條件的限制,只能租住陰暗地庫。作決定前,與太太一同向神祈求,無論祂要我們在何地棲身,必有恩惠與平安隨着我們。若神看為美好,能有千元加幣便可租住較理想居所,願把這事全交託。翌日回到教會,收到預祝小兒出生的賀咭,內附一千加幣賀金。我們夫婦倆拿着支票開心得忍不住流淚,兩口子從沒有對任何人訴說這需要,神竟透過弟兄恩待了我們。入伙之後,我便把房子拍下照來,差不多小兒每年生日,都把照片拿出來,重溫他還未出生,天父已怎樣恩待了他, 囑他一生都要銘恩、感恩和報恩。

 

憑信享受屬靈恩惠

 

以上見證,不是保證大家向神求財,求多少有多少。因為神未必按你所求的給你,但會按你尋求的心志,以不同的方式來恩待你。例如,賜你身體健康,不用醫藥使費,節省不少的開支。神是施恩的神,放膽去求,祂是真實的,偉大的,不吝嗇的神。聖經又告訴我們,祂渴望我們尋求屬靈恩惠;求神賞賜我們關顧人的愛心,事奉的力量和恩賜(賽六十四4)。這位創天造地的神,並非高高在上,遠離我們;乃常在你我旁邊,賞賜那尋求祂的,為我們成就恩惠,成就大事的神。祂要賜恩福予那向祂誠心求恩的人。

 

信心不單產生行動,更帶來神奇妙的大恩。喇合雖為妓女,身分低微,但遇上探子,這事有神的安排。神並不忘記被人輕視、玩弄,無社會地位的人,甚至讓他們有信心,生命靠神得以提升。耶穌家譜中,特別題及三位女士,分別是他瑪、路得和喇合。原來喇合得了一個榮耀的身分,竟成了耶穌基督肉身的先祖。慈愛的神從來寬容人先前的過犯,把尋求祂的放在崇高的位分上(詩一一三7)。祂從灰塵與糞堆中,提拔貧寒人;凡信靠祂的,祂便將罪人提升至榮耀的地位。神昔日把喇合分別出來,使她不致與悖逆的人同亡,今天,同樣要如此救贖我們,把我們分別為聖(希十一31)。昔日法老等到神施行第十災滅長子,才肯釋放神子民。試想像我們是以色列人,瑟縮在塗了羔羊之血的門框內,聽到滅門的天使挨家逐戶去執行任務。神把我們分別出來,叫我們安然在羔羊寶血的遮蓋下;並以大恩呼籲我們跟從祂,憑信享豐盛的屬靈恩惠,真是無比的恩福。

 

憑信踏出一步,領受神的恩惠罷!記得有一回遇見國內弟兄姊妹,其中有位從前在我們教會附近當清道工人的,由於一向受人歧視,常感自卑,更無自尊可言。後來,隨弟兄姊妹帶領信了主,她又有一聰穎過人的女兒,在北大法律系得了榮譽法學士的榮譽,每逢演講都深受歡迎。一位卑微的清道工人,就藉着她傑出的女兒,身分得到提升;深信這並非人的作為。憑信踏出真實的行動,神恩典就在信靠祂的過程中,傾注你們身上。求神賜各位一顆真實的信心,叫你清楚知道神可信可靠。


講員: 蕭壽華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