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屆 研經會 第1講

第一講 耶和華的呼召(一節)

經文: 俄巴底亞書 1:1

各位同工同道,八十年代是人類很有挑戰的時代,科學發達、知識爆炸,我們面對的問題跟前一代的截然不同。求主用祂話語引導我們,我經過禱告、默想後,要講從俄巴底亞書看八十年代基督徒的挑戰。這位古代先知所面對的挑戰、困難以及所碰到的機會、所傳講的信息,都能帶給我們很多的幫助。可惜讀俄巴底亞書的基督徒卻不多。兄弟曾在一間教會講俄巴底亞書,但散會後,有一位姊妹說:「我在這間教會聚會了廿五年,這是頭一次,聽見講員用俄巴底亞書來教導勉勵我們。」願主解開祂的話語,使我們的靈性生活得著滋潤和亮光。

 

今天我們集中思想耶和華的呼召。正當以色列人在靈性退步、政治腐敗的時候;主就呼召、興起祂的僕人俄巴底亞先知,預言要發生的事。在先知所處的時代中,講出當講的話。首先我們看看這書的歷史背景,尤其是俄巴底亞傳信息的資格、環境和對象。一節:「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本節介紹先知時,非常簡單。俄巴底亞是耶和華的僕人和器皿,但他具有甚麼資格和受過甚麼訓練呢?在舊約中,最少有十二位名叫俄巴底亞的人,他們的工作經驗、社會身份,有些聖經講得很詳細清楚,例如王上十八章說及的俄巴底亞。所發現的事蹟及對他的認識很有限,不能肯定他的家庭和教育背景。除了一節這句話承認他被耶和華所揀選作先知外;我們對他的背景差不多一無所知。揀選先知的耶和華,祂有絕對的智慧和主權;祂揀選這個人,使他終生作祂忠心的僕人。

 

(一)先知的資格

 

俄巴底亞有甚麼資格作先知,聖經中沒有提及他受過任何訓練。雖然在舊約(王下第六章)提及以利亞及以利沙,設立過先知門徒學校,門徒在一起追求認識主;但俄巴底亞先知卻沒有這種訓練。這給我們八十年代的基督徒很大的鼓勵,雖然只有教會的訓練班及聖經夜校,此外沒有其它的訓練;但只要我們用心事奉主,像俄巴底亞一樣,也可以被神大大使用。兄弟在一九六O年第一次來遠東事奉,同行的還有六位弟兄姊妹。我在七個人中是最高的,信心卻是最小的;我們當中有一位姊妹,身材最矮,但信心最大,故此我們就稱她做「摩西」。她沒有大學畢業及其他學位,但她的信心常作我們的榜樣。這位姊妹每逢作見證時,常引用(林後八12):「因為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她常作見證自己蒙召事奉主的時候,感覺不配及不適合,教育、恩賜、經驗方面都不能作全時間事奉,但主用這節聖經提醒我,你只要預備一顆願作的心,就可以了,我向你要求的,永不會超過你所能擺上的,我吩附你去作工,必定給你有足夠的恩典和力量。我不知聽過這位女同工這樣作見證多少次,在我作宣教事奉廿多年中,一想起這見證,便使我大得安慰和鼓勵。

 

基督徒常常有掙扎,因為在我們裏面有感動去做一件事,教會工作需要我們奉獻,否則別人便沒有機會信主。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到自己的軟弱和卑微,但願從這位女宣教士「摩西」的見證中,看見神呼召我們;必定會給我們智慧和力量去做,只要我們存著一顆謙卑的心,承認自己的軟弱和限制;用信心抬起頭來仰望祂、倚靠祂,祂便能使用我們。

 

現在我們看看一件有趣的事,俄巴底亞的名字很有意思。聖經上人的名字與他們的工作及品格很有關係。例如保羅是微小的意思,他雖然沒有體面和健康,甚至被人藐視,在人面前微小。但因為他大有信心,在神面前便偉大。約書亞名字的意思是救主,很適合他的工作和呼召;他率領以色列人到戰場攻擊仇敵,使他們脫離敵人的手。司提反是冠冕的意思,這很適合這位初期教會第一位殉道者;他雖然為自己的見證而死,但得著生命的冠冕。俄巴底亞的名字,很有挑戰性的意義,乃是「敬拜、事奉耶和華」。有敬拜和事奉兩方面,今天基督徒,注重敬拜,但忽略事奉的人很多。雖然每主日出席崇拜,但在教會工作和事奉上,少有貢獻和參與!他們以為作基督徒是坐在一輛往天堂的巴士,牧師是司機,所有工作推到牧師身上,自己不用幫忙和參與;只享受作基督徒的福氣,不盡基督徒的責任。

 

相反的,有一些基督徒注重事奉,而忽略敬拜。至日常工作和教會事奉都很忙,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在主面前讀經等候,不自覺地生活。也不傳揚福音,一切都是靠自己,失去事奉主的力量。求主保守我們脫離這網羅,願主使我們認識到敬拜和事奉都一樣的重要,好像俄巴底亞先知一樣。他的品格和屬靈生活,都與他的名字是相稱的,難怪耶和華呼召和使用他。

 

(二)他的環境

 

俄巴底亞書寫作的日期很難肯定,大多數的解經家認為寫作日期,大概在主前第六世紀。因為猶太國的京城耶路撒冷,是在主前五八六年,被巴比倫王尼布革尼撒攻陷的。看這書的內容,提及主前五八六年的事。(一11)他責備以東人不來幫助自己的同胞,因為以東人和以色列人都是以撒的後裔。(一11)「當外人擄掠雅各的財物,外人進入他的城門,為耶路撒冷拈鬮的日子,你竟站在一旁,像與他們同夥。」,在(12-14),好像是描述攻破耶路撒冷的事,這是主的選民憂傷絕望的時代;但先知俄巴底亞仍然非常樂觀,認為主的選民經過苦難和痛苦之後;必定從苦難中平安出來,又在耶和華賜福之下蒙恩。國家政治和屬靈方面,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在17節先知用信心說:「雅各家必得原有的產業。」21節:「國度就歸耶和華了。」這位先知,在患難和痛苦中所保持的,是樂觀和得勝的生活。我們八十年代的基督徒要養成這個習慣,無論如何受苦,所需要的,就是先知的信心和得勝的態度。保羅對這件事的回應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6-17)有一天內子在他的宣教中,遇見一個信心得勝的家庭;他們為福音緣故,被人逼迫,住在公共廁所內幾個月。他們的兒子也被強逼跪在碎玻璃上幾小時,一直到他的膝蓋流血痛苦;但是他們不畏環境的壓力和威脅,不埋怨主,也不否認主。願主幫助我們,在試探、引誘中,在前途不明之中,效法他們的榜樣;在信心和樂觀中,作俄巴底亞的屬靈後裔。

 

(三)他傳信息的對象

 

1節:「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論以東說,我從耶和華那裏得到信息。」對象是以東人,以色列人的祖宗以撒有雙生子,大的以掃,小的雅各。以色列人是雅各的後裔,以東人也是雅各的子孫;這兩種人雖然來自同一祖宗,但後代之間往往彼此為仇。這有幾個原因。但今天我們集中思想一個,其他留待以後再談。從查考創世紀時,一個很有趣、意義和挑戰性的原因。當我們查考以掃和雅各的生平時,比較會遇見一個事實和統計;看見雅各有廿二次和耶和華交通,但從沒有一次記載以掃與耶和華的來往。他不敬拜、禱告神,好像一點也不承認神的存在和價值。可說以掃的生活是完全屬世界和屬血氣的。這不是說雅各沒有缺點,他在神改變他之前;兩次欺騙他的哥哥,但是問題卻發生在宗教生活的方式上,以掃因為不以「神」為重要,因此給後裔的後遺症是一個極大的影響。有句話說:「父親怎樣,兒子也怎樣。」這件事就成為以東人的絆腳石,按照一般聖經學者的研究,發現在主前六世紀,當耶和華興起先知俄巴底亞講預言的時候,以東人已成為無宗教信仰者。他們沒有神,沒有偶像,也沒有明顯的敬拜偶像。這很像我們遇見的一些人,因為沒有宗教信仰,自稱為自由思想者。兄弟未到香港以前,在馬來西亞事奉,有一位中國朋友說,在馬來西亞有兩個政黨,一個叫勞工黨,一個叫聯盟黨。他說:「我沒有宗教思想,也不支持甚麼黨,我是屬於「發財黨」;專心以發財為人生最大目標。」今日在我們周圍的人,自由思想者很多,他們不相信有神的存在。求主讓我們好像先知俄巴底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謹守;相信俄巴底亞書,會與我們同感。他這個事奉敬拜神的人,蒙召向以東人作見證,他們領受或不領受,仍要工作下去。(賽四二4):「他不灰心,也不喪膽,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海島都等候他的訓誨。」雖然俄巴底亞傳信息的對象,對宗教信仰沒有興趣,也毫無反應;但他忠心在工作及見證上,真是我們永垂不朽的榜樣。

 

最後,讓這個「父親怎樣,兒子也怎樣。」的信息中,教訓我們!我們的行為或舉止,不是別人的好榜樣,便是絆腳石。若不向人傳揚福音,吸引他們對福音有興趣;就是得罪他們,使我們輕視我們寶貴的福音。以掃屬肉體的生活,不重視神,在後裔中留下壞的影響!如果我們的靈性生活不冷不熱,便會攔阻別人來相信耶穌。有一個故事說,一個住在山上的家庭,當冬天嚴寒下雪的時候,做父親的要越過被雪遮蓋的高山去探候親友。父親因為兒子年紀小,不帶兒子同行,就獨自動身出去。但走不遠的時候,竟然聽見後面有聲音走近,原來他的兒子也跟著來。兒子說:「爸爸請你走慢一點,我會盡量跟隨你的腳蹤走,無論你往哪裏去,我也可以放膽去。」各位弟兄姊妹,我們的行為聖潔光明嗎?如果在我們走的屬靈路上,有剛信主的基督徒,看我們的生活效法我們的榜樣,他們能否這樣對我們說?「看你們的生活,你們無論往哪裏去,我知道可以放膽跟著你們去。」願主幫助我們應該以以掃為鑑戒,要效法忠心僕人俄巴底亞。在我們的時代環境中,作敬拜、事奉耶和華的僕人。


講員: 林克己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