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屆 講道會 第6講

第六講  同尋迷羊:廿一世紀的浪子

經文: 路加福音 15:1-32

昨天正值中五會考放榜,不少會考生徬徨失落。我擔當三十年青年工作,直至如今,青少年仍觸動我心。求神憐憫他們。

 

今天我特意向青少年講論,題目是「同尋迷羊:廿一世紀的浪子」,題目源於《路加福音》,路加記載不少耶穌所講述的故事,讓我先來談談他的定位。不論我們的身份是什麼,都當有清晰的定位。否則必然方寸大亂。耶穌出來傳道,清楚地宣告自己乃為瞎子、貧窮的、受壓制的、被擄的而來。他挑選門徒,我們以為祂選有才能的,豈料祂選了粗粗魯魯的漁人。耶穌遇上稅吏利未,猶太人憎惡稅吏侵吞錢財,行為奸詐。然而耶穌吩咐利未跟從祂,旁觀者議論紛紛。利未在家中為耶穌大擺筵席,不少稅吏及其他人一起坐席。法利賽人及文士向耶穌的門徒大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喝呢?」耶穌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迷羊何在?

 

耶穌對自己來世的目的瞭若指掌,從不忘記那些被拒絕、被踐踏的人。聖經說世上從沒有義人,全是罪人。有人不承認自己有病,也有人不知自己有病,他們都是危險的,無從治理的。知道自己生病了,才有盼望。耶穌的行蹤叫當世的人希奇,祂出現的場景也叫他們看不過眼,祂專向市井之徒說話。有一次,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喫飯。」他們常批評祂喫飯。說祂跟常禁食的約翰不同,只顧跟不三不四的人喫喫喝喝。初期教會亦復如此,他們在殿中敬拜神,在家中天天喫飯。未信主的人不愛進入聖殿,但他們卻會在家中喫飯,我們當進入他們的生活中,跟他們為友。

 

耶穌講述浪子回頭,公認是古今中外最佳短篇故事,比海明威的故事猶勝一籌。世人都是浪子,沒有例外。神是我們的父親,祂早對我們說:「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我們的心在哪裡?為何四處飄蕩?為甚麼我們這一代是沒有父親的一代?我們的父親在哪裡?地上父親滿足了我們的需要嗎?自從舊約《瑪拉基書》後,神靜默了四百年,末後的日子以利亞將要來到,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四百年後,施洗約翰出現了,以利亞也來了。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那不是論及地上父子的關係,而是眾人歸回認識天父。耶穌在講論浪子的故事前,還講了兩個故事。這三個故事不可分割,今天我會一併講論。

 

這三個故事乃是一個,是從三個角度而論。第一個故事不是論談數字、比例的問題。故事說人若有一百隻羊,失去了一隻,牧羊人撇下九十九隻,去找那失去的羊。那隻迷羊是最為重要的。牧羊人總會翻山越嶺去尋回牠。牧羊人是指耶穌、神的兒子,神看見有人跌蕩不羈,迷失自己,耶穌來要尋找失喪的人,「尋找」一 詞可圈可點,神不是坐著等待他們。若只看浪子的故事,或會誤以為那父親只管坐著等他歸來。其實那是論及聖父,天父永遠等待我們回轉,祂差派牧羊人來尋找迷羊。

 

若耶穌今日到香港來,祂會幹什麼?祂會在哪裡?經上說若有兩三人奉祂的名聚集,祂必在其中,因此耶穌必在教會裡。不過也許祂說感謝神,已有三人在這裡,祂就撇下這三人,去尋找其餘的九十七人。香港基督徒佔人口百分之五,其餘百分之九十五是非信徒。青年人中,自稱是基督徒的佔百分之十五至十七,其中只得百分之三返教會。耶穌對一隻羊也關懷備至,豈會不關心那九十七隻迷羊呢?若然耶穌到香港來,祂會到學校去。香港青年人由幼稚園至中三必在學校生活,教會不應忽視這大好陣地,必須跟學校結成夥伴。耶穌選擇走遍各城各鄉,天天跟人吃飯。我們應效法祂,跟人結為朋友。若然耶穌到香港來,祂也會接上互聯網,祂深知年青人熱愛上網。突破建立網站,成為最多年青人瀏覽的網站之一,我們就是跟他們交朋友。

 

浪子何尋?

 

今天浪子在哪裡?他們在網吧、在球場、在學校、在尖東。耶穌來為尋找失喪的人,他們在哪裡?教會當回答這條問題。開放教會並不足夠,在外遊蕩的人不會闖進來的。感謝神,不少基督徒辦學,開設青年中心,他們設立天羅地網去接觸青年人。耶穌也願意成就這工。

 

至於第二個故事,則較少人談論。說有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她就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的找,直到找著。這是個重要的故事。神按人的形象造男造女。而十乃是完整的數字。神給人十塊錢,人人都是完美的。可惜人在路途上,就丟失了。那婦人失去了一個,這一代有些青年人卻失去了九個,只餘一個,他們嘗試在外四圍尋回。故此不獨失去了那塊錢,他們連自己也迷失了。故事說婦人在自己家裡細找,她找到了。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是聖子 ---- 耶穌,而第三個故事的主角則是聖父,而失錢的故事,主角就是聖靈。婦人在家裡找,也未必找到,但她點上燈去找。聖靈光照我們,真理的靈叫我們為罪、為義、 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叫我們尋回所丟失的。第一個故事是神透過兒子尋找失喪的人,第二個說失喪的人自行尋找,尋找的必定尋見。除非聖靈作工,否則即使我口若懸河,也沒有果效。真正觸動人的是聖靈,每次講道前我總會禱告,「神啊!聖靈在哪裡?」我看見有人眼睛滿有光芒,聖靈就在他們心中作工,他們會渴慕神的話。傳福音不是靠人的能力,乃是靠聖靈的工作,祈求主讓我看見聖靈的風往哪裡吹,叫人打開心眼。

 

把第一、第二個故事連起來看,才令第三個故事完整。婦人失去了甚麼?答案就在第三個故事中。父親有兩兒子,小兒子忐忑不安,總覺得自己失去了什 麼。後來他以為知道缺少了什麼,便向父親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倘若我的兒子跟我如此說,我好可能會把他扼死,我不是不給他,只是分家產乃是我死時的事情。豈料故事裡的父親卻把產業分給他,他深知小兒子的為人,也深知他會把家產散盡,但是他依然分給他。兒子以為他得著了,要「過癮」,要享受, 要朋友,他只知自己想要些甚麼(what they want),卻不知他需要甚麼(what they need),前者是人感覺上即時想得到的東西,後者則是指真正的需要,真正失去的。

 

愛中醒悟

 

人們的痛苦有時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也有源於即使得到又如何。故事說「他醒悟過來」,那是全個故事最教人感動的。人走到盡頭才醒悟,走到「豬舍」才會回頭,否則他還未有心回轉,跟他多談,也徒勞無功。當他嘗過一切,擁有一切,卻感到一切皆空,做人究竟為著什麼?原來倒要反過來問自己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跟不同的夥伴結伴,一起從事青少年工作,曾試過跟夥伴到監獄去進行佈道工作,那裡就是「豬舍」,許多人在那裡信主。最近有一個機構跟我們一起進入少年男子懲教所,那裡有百多個少年人,我們在端午節為他們籌辦特別聚會,我的同事決定以話劇形式,演出現代版本的浪子故事,他們排練多次。那天不論遊戲、唱歌部份,百多個少年人都投入其中。

 

在話劇表演裡,浪子花盡金錢,朋友離他而去,便尋自殺之路,將頭撞向牆壁。此際,一人出現,勸導浪子,並道出他自己真實的故事 --- 他小時學業成績不理想,家人看不起他,便迷於拍拖,後來被女友撇下,患了抑鬱病自殺。他往地鐵路軌跳下,進入醫院的深切治療部,昏迷不醒我探望他,在他耳邊為他禱告,見他眼睛有反應,慢慢清醒過來。他將生命交予神,一切重新適應學習。浪子聽後,決定回家向父親認錯。演到他與父親相擁時,不少現場的少年觀眾痛哭,他們最怕獲釋出來後,不獲家人接納。

 

經上說父親天天等待浪子回頭,無條件地愛他。再者父親遠遠地看見他,便跑去迎接他。而且他顧及兒子的尊嚴,吩咐僕人拿上好的袍子。因著耶穌為我們的罪釘十架,神才能賜我們公義的袍,為我們穿上。又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表明是他兒子。神以重價來買贖我們,我們是神的兒子。「鞋」則有保護的意義,人生路上,必有困難波折,叫人跌倒,天父疼愛我們,必保護屬祂的兒女。最後,父親為慶祝兒子回來,宰了肥牛犢。我們的信仰乃是喜樂的信仰,一個罪人悔改回轉,天上使者同心歡喜。在神家裡與屬神的人一起慶祝歡欣。

 

現代的浪子尋錯了,到處尋找金錢、名利、性,通通不能叫人滿足。人是按著神的形象來造的,每人都有十塊錢,缺少一個也不行。耶穌尋找失喪的人,只有回家去,才可尋著無條件的愛,尋著尊嚴的義袍、身份、保護,歡樂慶祝。我們的信仰正好回應廿一世紀的浪子,神正等候尋找他們回家。讓我們跟隨基督,一起尋找這沒有父親的一代。


講員: 蔡元雲醫生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