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屆 研經會 第3講

第三講 奢華無度!

經文: 路加福音 11:1-13

這個比喻是我在馬尼拉事奉的時候,活生生地體現在我生命裡面。在1985到1989年,我在馬尼拉的國際教會擔任主任牧師,會友來自35個不同國家,超過30個不同宗派,我隨時都會遇到麻煩。在那些日子,神給我機會去亞洲不同地方,讓我們明白神的國度在世上是怎樣行得通,怎樣行不通。如果神沒有呼召我在亞洲服侍,這個比喻不會活現在我生命裡。

這個比喻通常稱為『半夜的朋友』。跟耶穌其他比喻一樣,我們需要在原本的文化背景來聆聽和看見這個比喻,門徒說:「主啊,求你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這是我們在聖經裡唯一一次看到門徒請耶穌教導他們,並沒有記錄:『主啊,教導我們怎樣醫治、領導、輔導、趕鬼、行公義、改變文化、傳福音、講道』。只是求關於禱告,為甚麼呢?我認為,門徒發現耶穌的醫治、領導、輔導、釋放、宣告的公義、文化改變、傳福音、宣講,都是來自祂稱呼為“父親”的關係而來,而他們發現這個關係的關鍵就是禱告。耶穌經常去禱告。這個其實是請求耶穌:『主啊,教導我們,你對父神有怎樣的認識,讓你想要這樣禱告?』

所以耶穌教導他們主禱文,以及給這個比喻。『主啊,請你教導我們禱告』原意是讓門徒和我們想要禱告。有沒有呢?這比喻有沒有讓你想要跟天父禱告呢?11章8節:『我告訴你們,即使不因為他是朋友而起來給他,也會因為他厚顏地(不顧面子、情詞迫切)直求,而起來照他所需要的給他。』這會讓你想要禱告嗎?傳統西方這樣解釋比喻:

第一,這是關於跟人要餅的人,意思是,這個比喻是講我們祈禱的人。
第二,教導我們堅持禱告。

因為我當時在亞洲生活,我看到傳統西方對這個比喻的解釋有偏差。傳統西方的解釋不能告訴我們,耶穌想透過這個比喻啟示出一個奇妙的東西,而當我們看到時,我們就想常常禱告!當我用菲律賓人的眼光看,跟當時耶穌身處的中東世界觀很相似。我也藉著神學家Kenneth E. Bailey學習了中東世界觀,他用了35年在中東研究和教導。我發現......

第一,這個比喻不是關於那個索取餅的人。
第二,這個比喻不是叫我們堅持禱告。

如果我們要看見和聽見耶穌的啟示,我們要有五個觀察:

第一個觀察:這個比喻以提問開始。
第5-7節以提問開始:『假設你們中間有個朋友』。研讀版的聖經裡『假設』有非主流的解讀:你們中間哪一個?你們有誰?第5-7節是個很長的提問。我會分別給這個比喻的兩個男人一個名字,我會叫他們“外面先生”和“裡面先生”,你能想像“外面先生”在午夜的時候要接待一個旅客嗎?要東西來款待客人?你能想像“裡面先生”說:『不要打擾我,門已經關了,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你能想像這樣的情況嗎?所以第一個觀察,這個比喻是以一條提問作為開始。

第二個觀察:切合當時文化的合理答案。
『你們中間哪一個?』當時文化的答案是:『每一個人』。在中東,你永遠不會聽到有人說:『你走吧,我不能幫你』在西方文化你可以想像這句話發生,在西方文化,“裡面先生”就算不報警,也會叫管理員來,但在中東完全不可能的。我曾經在中東試驗過,我問四個國家的中東人:『你可以想像這樣的情況嗎?』他們一致地說:『不,不可能的』。我曾經在菲律賓試驗過這個問題:『不』,我在北京試過:『不』,這個情況在他們的文化裡,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我們來到第三個觀察:在中東有兩個核心文化價值觀
他們是:款待和避免羞辱。這兩個價值觀在這個比喻裡幾種的發揮。“外面先生”必須要預備超過客人所能承受的食物份量。我去菲律賓家庭裡的時候,食物多到我們根本不可能吃完。當我第一次去香港的時候,食物多過我能吃的。“外面先生”要三塊餅,他們傳開餅,撕下一塊,然後沾著燉菜吃。所以“外面先生”只是想要“筷子”而已。這就是為甚麼第八節說:『“裡面先生”會起來照他所需要的給他。』我們知道“外面先生”需要的不只是三塊餅,他需要的東西可多了呢。那個客人不只是“外面先生”的客人,而是整個村莊的客人!“外面先生”是代表整個村莊來款待這個客人,而“裡面先生”是被要求做他應該擔當的角色。是否合理呢?

第四個觀察,這裡就比較學術點了,我們會看耶穌在比喻裡用的字。
第八節:『因他情詞迫切地/厚顏地直求』 anaideian(ἀναίδειαν):『堅持、大膽、勇敢』。第一世紀的anaideian不會說:『堅持』,而是『沒有羞恥地』這就是為甚麼很多聖經會說:『直譯:不要面子地、不想丟臉』中東文化是建立在“羞恥”為基礎的文化。以我所知,許多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國家也是如此。相反,西方是以“罪疚”為基礎的文化。在西方,父母教訓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在中東,父母教訓孩子:『這是羞恥的』。所以文化的根基價值:我會盡一切來避免為自己的名、家族、城市的名帶來羞恥。

讓我跟你分享我在馬尼拉學到的,你永遠不應該當場打開生日禮物,為甚麼?因為如果你送給我一個我不喜歡的禮物,而我的反應顯示出我不喜歡,那你就沒面子(羞恥)了,所以我會回家才打開禮物。

第四個觀察,anaideian(情詞迫切地/厚顏地)的意思是用盡一切來避免羞辱。如果anaideian代表避免羞辱,為甚麼西方的聖經譯本翻譯成“堅持”?其中一個原因是,西方人很難明白羞辱的概念。但主要因為西方人無法理解這個文化價值怎樣應用在“外面先生”(要餅的人)身上顯現出來。這個觀念怎樣應用在“外面先生”呢?為甚麼他需要厚顏地要餅呢?為甚麼接待客人是不要面子?這個讓我們看到第五個觀察。

第五個觀察,anaideian這個字根本不是指那個要餅的那位,講的是“裡面先生”!仔細看第八節,這裡比較困難,因為在英文版我們看到六個分句(clauses):就算他(“裡面先生”)不會起來,他(“裡面先生”)不會給東西,因為他(“裡面先生”)是朋友;但同時因為他的anaideian(想要避免羞辱),這個他是誰呢?我們待會再回來。他(“裡面先生”)會起來,他(“裡面先生”)照他所需用的給他。如果五個分句都是指“裡面先生”,那麼第六個分句,不是也應該指“裡面先生”嗎?如果anaideian是指被人要求要餅的那個,這個說的是“裡面先生”,不想要『他沒有幫助款待客人』的消息在第二天流傳在村莊裡。重點是,有些東西是超越友誼。我不能傷害我的聲望因沒面子,我不想在明天傳出消息,說香港有個人沒有幫助、款待這個午夜的朋友。我不想早上有人問我:『為甚麼你昨晚沒有幫助他?』『你真丟人,你讓我們都沒面子了!』

我們現在預備看看耶穌透過比喻要給我們看甚麼,答案讓人震驚。這個比喻不是指索取餅的那位,是指被要求餅的人!是關於我們祈禱的父神。當耶穌說祈禱的時候,說:『願你的名為聖』『父親,讓你得到榮耀』祂永遠都會這樣做。耶穌是說,天父有anaideian,天父有避免羞辱。或是用比較符合聖經的說法,天父永遠都會榮耀自己的名,天父永遠不會讓自己的名字被羞辱。

哇!究竟父神的名字是甚麼?很多名字。耶和華以勒,耶和華尼西......等等等等,但超乎萬名之上的名是耶和華(YHWH),耶和華的名字是我乃我是,我就是我(I Am who I Am)。永生神在燃燒的荊棘遇到摩西,摩西問祢的名字是甚麼?神回答:『我乃我是』,不是哲學上的『我就是我』,好像神抽離地思考自己的存在,但『我就是我』是指關係上的意義:『我就是我,我與你,我為著你』這是神立約的名,在每個神跟人立約裡,我們看到神說:『我是你的神,你是我的子民』。神跟我們說:『我所有的屬性都在你面前 (All that I am, I place it at your disposal),一切讓我成為神的:我一切的能力權能、我的憐憫、我的智慧、我的創意、所有的,都放在你面前。這一切奇妙的東西,全都在『耶和華』裡面。

耶穌告訴我們,父神永遠會榮耀自己的名字,祂永遠不會羞辱自己的名字,神已經把自己的名字公開告訴我們:『這就是我』,神把自己的名字放在祂的子民上,這是耶和華的子民,神說:『我跟你們同在,我也為著你』祂不會想要鄰居知道,有人來求幫助,然後得到『走吧,離開我』的回應。

舊約的子民明白這個道理。『為了祢的名字的緣故』,他們這樣禱告。摩西出埃及後在曠野,神的子民不順服和埋怨,神說:『我受夠了!』神覺得最好的出路是毀滅他們。出埃及記32章11-14節摩西跟神說:『埃及人會怎麼想呢?袮說他們是袮的子民,袮說袮會與他們同在,現在如果毀滅了他們,那袮的名字豈不蒙羞?』於是耶和華改變初衷,榮耀祂的名。

詩人大衛明白這點,詩篇25:11:『因祢名的緣故,求祢赦免我的罪孽』。我們看看詩篇23篇:『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可安靜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引導我走義路。』,為甚麼呢?『為了自己的名』

先知以西結真的明白這點,36:22這麼說:『以色列家啊!我作這事,不是為了你們,而是為了我自己的聖名,就是在你們所去的列邦那裡所褻瀆的,我要使我的大名顯為聖,我必把新心賜給你們,把新靈放在你們裡面;我必把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遵行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我必拯救你們脫離你們的一切污穢;我潔淨你們,我潔淨你們,我潔淨你們』為甚麼?『為了我自己的聖名』

你看到耶穌的比喻給門徒祈禱裡面一個奇妙的確據。父神愛我們到甚麼程度呢?就算祂不愛我們,祂愛自己的名,祂會避免羞辱。耶穌說,我們可以信靠父神永遠會榮耀祂的名。我們發現神對自己名字的委身,變成對自己子民的委身。因為祂的名字的緣故,耶和華不會撇棄你。當以色列人要求一位王的時候,他們要求耶和華以外的王,多羞辱啊,但撒母耳記上12:22:『耶和華為了自己的大名的緣故,必不丟棄祂的子民,因為祂喜歡使你們作祂的子民。』我說了,你們是我的子民;我說過了,我會跟你們同在,也會為你們著想;我不會羞辱我自己的名。

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寫:『天父喜悅把你連接到一個位置,讓祂的得失,跟你的生命連接在一起』(It was the Father’s pleasure to join you to himself in such a way that his name is at stake in your destiny)或是另一個說法來說:『天父喜悅擁有你到一個地步,任何發生在你生命裡的,會影響祂的名字』(It was the Father’s good pleasure to possess you in such a way that what happens to you affects His name)天父的名字是:『我與你同在,我為你,我把自己給了你』

這一切幫助我們明白,『祈求、尋找、叩門』不是要我們堅持直到神覺得很累,而是一個偉大的確據。因為每次你祈求、尋找、叩門,會有事發生。耶穌說:『繼續祈求、繼續尋找、繼續叩門』為甚麼呢?10節:『得著、找到、開門』得著、找到都是現在的,正在得著,正在找到,繼續尋找的那位,他正在得著,就不斷找到,每次禱告,一定會有一些事情發生。發生甚麼呢?德蘭修女說得最好:『我們在擴大我們能接受的空間』(We are expanding our capacities to receive)當我們繼續祈求、尋找、我們開闊我們能夠接受的空間,接受甚麼?神!接受神!我們擴大我們能接受神的空間!

所以13節這麼說,仔細看:『何況天父,豈不更把聖靈賜給求他的人嗎?』第三世紀的非洲神學家奧古斯丁說:『聖靈是父神和聖子愛的關係的化身』(The Holy Spirit is the embodiment of lo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d the Father and God the Son)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父親喜悅兒子,兒子也喜悅父親,而聖靈就是這個美麗的愛和喜悅的關係的化身,父親和兒子公開宣告,當我們尋求的時候,祂們就會賜給我們聖靈。耶穌說聖靈是父神的應許,父神不會羞辱,祂一定會遵行祂的應許。

我很感恩我曾經在亞洲居住過,不然我學不到這個。所以,你能想像“外面先先生”為了在午夜接待客人,他需要去找“裡面先生”要餅,卻被拒絕?不,不可想像。“裡面先生”會起身,給“外面先生”他所需要的。你能想像嗎?你,或是我,以兒子耶穌的名字,去找父親上主,跟祂要更多聖靈,然後祂說『離開我』嗎?上主父親會起身,給我和你,按照我們需要的,把祂一切有的,供應給我們。


講員: 莊達睿牧師
傳譯: 姚鳴德先生
速記: 周以心先生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