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三節說:「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到底我們用甚麼來衝量自己,衡量別人,才合乎神的標準呢?撒母耳是個神所喜悅的人,又是個非常屬靈的先知,但當他要從耶西的眾子中挑選其中一個為王時,他的眼光也有偏差,所以神提醒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這是神對人的價值觀。
自有人類以來,人就不斷探索「我究竟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往何處去?」這些問題的答案,直至今日,一般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對人主要有三種看法:
第一,人不過是一件物件,和石頭、椅子、鋼琴等物件無異;所分別的就是人是一個活動的物件,因此人類的價值被貶得非常低。
第二,人似一部機器,特別是現代新發明的電腦人,更酷似人,人會說話,電腦也會說話,且有超人的記憶力,人會精神崩潰,電腦也會出錯,因此人只不過是一部機器而已。
第三,人是動物,自從達爾文開始提倡進化論之後,人類便喜歡以進化論來解釋自己的來源;可惜時至今日,講進化論的人,一點也不知進化的過程和方法,便相信人是由猴子而變成的,最近澳洲的一位科學家在其研究結果中,卻發現人不是從猴子而變,乃是猴子從人而變,那就是說猴子比人更進一步。當人遠離神,不認識神的時候,人便無法認識自己;只有當人認識真神時,才能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價值。所以不認識神的人,往往對人的價值看得極低,他們以屬世的物質,屬地的眼光來衡量人,撒母耳雖然是神人,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只有神是從屬天的角度來衡量人,認識人真正的價值。
在傳統方面,我們對人的衡量方法最少有四個。
第一是按他的外貌,好像撒母耳立王的時候一樣,他看見大衛的長兄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便憑他的外貌以為他可以為王。聖經裏面還有其他的例子,就如保羅,因著樣貌不好而遭受很多委屈,哥林多的信徒看不起他,因為他樣子醜陋。根據歷史的記載和描述,保羅的個子非常矮小,兼且禿頭、駝背、彎鼻、眉頭深鎖,雙腳也是彎曲的;只是他的身上卻充溢著神的恩典。然而哥林多教會卻有一位儀表出眾,風度翩翩的人物,名叫亞波羅,若論外表儀容,保羅是望塵莫及的;因此亞波羅不但惹人好感,很多人甚至崇拜他說:「我是屬亞波羅的。」保羅為此非常憤怒,因為竟然有人覺得他樣貌不好,不值得稱為使徒,因此他在信中極力為自己使徒的職分來辯護。又有一次,當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地方傳福音時,因為能夠醫病,所以有人便以為他們是神,把祭物獻給他們,他們稱巴拿巴為丟斯,就是主要的神;稱保羅為希耳米,就是次一等的神,這是他們按保羅和巴拿巴的儀容來分的。由此可見,人對儀表看得多麼重要,甚至有人因為自己生得醜陋而產生自卑,或者是千方百計的去整容、改型,務使自己能有好的外貌。可惜這並不是神衡量人的方法。
第二個衡量人的方法是按他的職業,以前的封建時代,人的身價在乎他是否出自名門望族,如果是,即使生得蠢鈍、樣子醜陋、無才無德,但身價依然極高。相反來說,如果出身寒微,就算是一表人才,聰明絕世,也未必受人重視。現今雖然不是封建時代,但人的看法,想法依然一樣,我們慣用職業來衡量人,認為從事某種行業的人,身份會較高,也被人器重珍惜;因此,不少人不惜一切要爬上高職位,來表示自己的重要。這種對人的價值觀也是錯誤的。
第三,人往往用財富來衡量別人,一個人收入的多少就決定他身份的高低,薪水少的人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很低,比不上那些薪水高的人,這是錯誤的。雅各書第二章講到基督徒的圈子內也出現這樣的情形,信徒以外貌待人,那些雍容華貴,珠光寶氣的便坐在好位上;窮困潦倒,骯髒破爛的便站著,或坐在別人腳凳下,這是神所不喜歡的。
第四種衡量方法,是以人的才幹為標準,才幹大的等於價值高,才幹小的價值低,沒有才幹的,便是沒有用了。因此一些比較平庸、資質又差的人,和那些年紀老邁,不事生產的人,便被人看輕,甚至厭棄,這對他們是非常不公平的。
神衡量人的標準絕不是這樣,耶穌基督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如果我們用上面四種尺度來衡量耶穌,耶穌是絕無價值可言的。論外表,以賽亞先知形容耶穌是無佳形美容的,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論職業,耶穌出身寒微,只是木匠的兒子;論財富,耶穌異常貧苦,經常不名一文,納稅的時候,還須靠從魚口中取銀,他連枕首棲身的地方都沒有,在十架上,別人把祂僅有的衣服都拿走;至於才幹,耶穌是神的兒子,大有才幹、能力,但祂並沒有使用這些來拯救世人。祂雖然有權差十二營的天使來救祂脫離十架之苦,但祂沒有這樣做,祂乃是用愛來拯救世人。
究竟神用什麼尺度來衡量人呢?我們先從創造的角度來看,神造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祂是照自己的形象來造人,雖然人犯罪,把神的形象損毀,但人在神面前仍有價值,因為人是祂親手造的。特別是神的兒女,是蒙耶穌基督的寶血買贖回來的,就如保羅所說:「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裏都成為一了。」另外,神是以我們生命成熟的程度來衡量我們。神的心意是要我們追求認識祂,我們與主的關係,就好像枝子和葡萄樹一樣,是非常緊密的。神賜我們有祂自己的生命,這生命是能與神交往,與神合一,是豐盛的生命。保羅在信主之後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呢?他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今日,神要用我們與祂的關係來衡量我們的價值,到底我們追求認識神到怎樣的地步呢?神所看重的,是那些追求完全被祂得著的人。神所揀選的器皿也是這樣,並不在乎他的恩賜、才幹、學識,乃在乎他屬靈的生命,與主的關係。
另一個神衡量人的標準,就是在神的價值觀裏面,我們屬靈生命的長進比恩賜更重要。哥林多教會是個非常追求屬靈恩賜的教會;各樣恩賜都有,但是他們卻因為過份高舉恩賜的重要,以致教會發生分裂。保羅在林前十三章便再次強調神對人的價值觀,說明愛比其他一切更重要,因為愛是聯絡全德的;一個有愛心的人,就願意背起十架跟從主,以愛心捨己為人,像耶穌基督一樣。今日,我們要追求屬靈生命的長進,能夠結滿屬靈的果子,能夠有愛的表現。神所能使用的,是一班有美好的靈性,又加上恩賜的人。聖經描寫大衛是個有美好靈性合神心意的人,而且他也有好的才幹、善戰、能彈琴、作詩,具備多項恩賜。不過,神揀選他,不是因為他有才幹、恩賜,而是因為他有美好的靈性。所羅門、但以理也是一樣,教會歷史中的奧古斯丁、馬丁路德、加爾文、衛斯理、芬尼等,都是有美好的靈性又加上恩賜的人,他們在神手中被神大大的使用。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神找不到兼具有美好的靈性和高超的恩賜的人;神寧可以人的靈性為先,使用那些有美好的靈性,而恩賜較差的人,而不使用那些有好的恩賜而靈性低的人,這是神揀選和衡量人的標準。今日,教會的領袖,團契的導師,都應以靈性為追求的首要目標。我曾問一所神學院的教務主任,神學教授應具備些甚麼條件,這神學院很有名氣,所請的教授都是很有學識的,但這位教務主任回答我說,學校請教授,不是先看他有多少個學位,而是先看他有多愛主,跟主是否有好的關係,這也是神的標準。
最後,神看人的忠心,勝過他工作的果效。當然,每一個屬主的人都要結果子,努力工作,但神看重的,不是教會的人數,不是我們工作的量,而是看我們是否有忠心;你以神所給你的一千銀子,努力去發展,強如那領五千銀子但懶惰不作工的人;因為神所看重的是我們的內心,是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的忠心。
講員: 張慕皚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