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曾唸私塾,課本有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看後我便努力學習。然而這是否就是基督徒的目標呢?
現時香港股市、樓市都出現毛病,失業率雖有輕微下降,但不久高中及大學畢業生快要投入市場工作,失業人數又增長一批。此外社會有不少裁員、減薪、凍薪的現象,百業蕭條,商鋪結業。正值香港經濟衰退之時,教會收入也普遍較前減少,信徒失業,教會也得減少開支,福音機構也要裁員、減薪,所受的影響更大,大家正遇上最長的寒冬。香港有個調查,顯示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受影響。我們正面對下列幾項危機:
(一)失去信心
一般信徒可以應付順境,享受神的祝福、醫治及平安,但當信徒失業,他們又豈可感受到上帝的祝福呢?若然如此,他們在危機裏失去信心。
(二)失去鬥志
有人會感到自己雖然努力不懈,但始終得不着神的祝福,也比不上別人,心裏再沒有鬥志,也不再存着感謝,意志消沉。
(三)憤世嫉俗
有不少基督徒遇上逆境時,就憤世嫉俗,從前他們愛主,但卻覺得世界不大公平,令他們不再愛主、不再事奉。
(四)坐失轉機
在困難裏,轉機稍瞬即逝,我們會坐失良機;我們愛世界的心與愛天父的心不停對抗。有人說人的盡頭就是神的開始,然而除非我們的心調較向着神,我們才能體會此等真理。教會牧養正受考驗,信徒正需要互相支持。在這當兒,我們理應悔改,更珍惜屬靈的價值,並在神面前,重新思想如何處世做人,讓我們多去反省自身的境況,切勿坐失轉機。就如有一首詩歌言:「當轉眼仰望耶穌,定睛在祂奇妙慈容。」唯有這樣,我們才可看破紅塵,享有屬靈的轉機。
讓我們來探討危機中的轉機:
(一)重思價值觀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賺錢是沒有窮盡的物慾,令人拼了命,令人貪求,人終不會感到賺夠了!他們持守着錯誤的價值觀,只會重視今生,沒有信仰,沒有生命,只有唯物的生命,面對老、死。我們當重新思想價值觀,六百萬港人正為經濟而痛苦掙扎,基督徒卻不應為此而傷痛。《馬可福音》說那少年人有好行為,亦曉得向耶穌求永生,耶穌向他發出挑戰,要他變賣所有的,不讓金錢拖累自己,把錢分給窮人,來跟從祂;但那少年憂憂愁愁的走了,因他的錢太多了。《傳道書》作者提醒少年人:「趁着年幼,當記念造你的主。」讓我將之略作修改:「趁着經濟衰退, 當記念造你的主。」從今以後改變自己的價值觀,不再追求物質或其他虛浮的事物。
(二)重新適應
我們當改變生活方式,叫我們有能力來應付巨變,並滿有生命力。「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2-13)昔日我們或是身處富足,今天經濟衰退,我們變得貧乏,我們可以藉此錦囊秘訣來渡過難關,保羅說他藉着這秘訣不再受環境物質影響,他「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我們即使身在香港,卻可以不受香港這環境影響;身在世界,也能超越這世界,不受世界的問題而困擾。保羅無論在甚麼境況,都可以知足,因此他在簡樸知足的生活裏,他體會到秘訣,從而繼續得着力量。
有一位年輕的姊妹,她來自富裕家庭,她認真努力事奉神,午間時只吃麵包,喝清水,原來她想多儲點錢,用以奉獻支持差傳工作。在這經濟環境改變之際,若我們願意過簡樸的生活,我們反會更有力量。戴德生牧師說:「做神的工作,必藉神的方法,必不缺神的供應。」他堅持簡樸的生活,他所成立的差會是堅持簡樸生活的差會,雖有不少的同工及需要,卻從不缺乏。
(三)再度委身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我們已當了基督徒經年,讓我們重新反省,再次在神面前委身。若有人要跟從耶穌,就是作主的門徒,為祂而活,跟從祂正表示我們愛天父比愛世界更多,也表示我們接納耶穌的主權,委身事主。有一位任秘書的姊妹,她決定不在高薪的公司任職,反在基督教機構事奉,藉此委身事奉。最近她不單沒有為減薪而大發怨言,反而覺得自己既可事奉神,又有薪金,實在化算。我們在教會裏事奉,可以享受神的恩典供應,亦可跨越情慾、物慾的障礙,叫我們更勝從前。事實上我們可以得以成長,只要我們掌握機會,在神跟前再度委身事主。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十六24-25)上列經文是耶穌要求我們持守的目標。劍橋七傑有學識、有信仰、家境富裕,當中也不乏體育健兒,但他們總覺得若有所失;我們曾否覺得自己也若有所缺嗎?究其實這是源於我們人生沒有目標。人是有目標的動物,要有努力的方向。耶穌吩咐我們重新反省我們的目標,叫我們跟從祂,捨己背十架來跟從祂,耶穌叫我們要去承擔大使命;信徒明明知道耶穌的心意,卻又擔心自己要當宣教士,以致將之曲解,免得心驚膽戰。祂又要我們跟從祂,這明明是對我們全時間的呼召;叫漁夫成為使徒,我們不可執着於任何職業,也沒有甚麼前途比跟從耶穌更遠大,唯有後者才是最好的改變。
劍橋七傑之一史達德,他是一位律師,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神;我曾提過他送金錢予女朋友,她卻將之也獻予差會,結果他們一起事奉神。他太用心工作,以致身體衰弱;在他生命最後的十八年,到了非洲的食人部落去宣教,建立了普世福音議會(WEC),這是他生命中最偉大的工作。他活了七十三歲,毫無保留地完全跟從主,當神的呼召臨到時,他便毅然從主;捨己跟從主,捨去自己的職業,捨去自己的家財,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
讓我們重新思考,神已為我們訂立目標:「捨己背起十架跟從主。」「己」是指老我,捨棄老我,捨棄自己最喜歡,最覺珍貴的東西。也許那就是自己,有時我們愛自己愛得很深,唯有能捨己,才可背起十架。回想耶穌背起十架上各各他時,祂身體虛弱,痛苦萬分。今日,難道我們只可活在衣食豐足的日子裏?難道我們只能在無災無難裏過活?我們作為基督徒,我們可否作精兵?可否為主作戰?可否挑重擔?可否為主受苦?有一位姊妹叫羅海倫,是劍橋的醫科畢業生;她決定到剛果當宣教士,那裏朝不保夕。第一期工作困難,第二期她被暴徒強暴,按理遇到不幸,難免埋怨神、離棄神;然而她卻多謝主,她可以將身體借給神來使用,她仍繼 續在那裏作見證。
有些經歷主愛、主恩的人,當訂立背起十架從主的目標。「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25)奉獻生命叫人覺得非同小可,耶穌願意獻上生命,祂向我們發出這樣的挑戰,我們便覺得為難。今天,能跟從主的人只屬少數,更遑論要奉獻自己的生命呢?有一對平信徒夫婦百基拉、亞居拉,保羅感謝他們,因為他們為着他事奉而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這事家喻戶曉,連外邦眾教會也感謝他們;他們為着神、為着宣教的事工,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他們對信仰認真,有人生的目標,活出基督。
一九五六年有位弟兄叫依理奧,連同其他四位弟兄,決志去柯加族傳揚福音,未出發前,他們打聽得那裏十分危險,五位弟兄卻不能抗拒神的愛,死也願意,後來這五位弟兄都被當地土人用長茅殺死,原來五人身上都有佩槍,但在危難時卻沒有拔槍自保,連土人也莫名其妙。數月後,有二個女子,分別是殉道者的妻子及姊姊,她們感到五個弟兄的工作尚未完成,便以身犯險,向族人再作見證,以完成使命。一九六五年復活節,那裏有個特殊的聖禮,有三十個人接受洗禮,並將一本《馬可福音》的翻譯本獻在壇上,而其中五人正是昔日殺死殉道者的兇手。後來,他們又舉行另一次聖禮,由兩位長者主持,將整本《新約聖經》獻在聖壇前,他們 也是昔日兇手,卻已悔改從主,並主持聖禮。那時殉道者的妻子帶了自己的兒子到那裏去,最終小兒子接受洗禮時,竟由其殺父仇人來主持。
不論我們活得多久,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日子如何,求天父教我們重訂價值觀,重新做人的方向。我年輕時,每逢讀到殉道、釘十架時,心中火熱,立志要以他們為榜樣。後來才知受苦、受難不是易事,肉體軟弱,心中感到害怕。今天我們遭逢經濟衰退,雖有難處,但我們也不用懼怕,耶穌向我們發出挑戰,跟從祂背起十架,為主獻上生命,反倒得着生命。若神吩咐我作點甚麼,我只管說我願意。我們可掌握每一天,也可依靠神的恩典,但我們當個怎麼樣的基督徒,是否願意面對危機,轉危為機?這由我們來決定,由我們來負責。
講員: 盧家駇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