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聖靈充滿一個聖徒時,就會賜給他新的生命;要作潔淨的工作,就賜給他能力。
保羅開始傳福音時,對他有重大影響的兩個人;一個是司提反,一個是巴拿巴。司提反的生活與見證,和他所講神的道大大地感動了保羅。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巴拿巴也被聖靈充滿。路加告訴我們「巴拿巴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也許我們覺得這三句話太空洞,不太具體了;但當我們讀使徒行傳時,從路加敘述巴拿巴的見證中,就有清楚的交代了。
按聖經的原則,當兩件事擺在一起時;就會有強烈的對比,以引起我們特別的注意。路加寫這段歷史,有意把(四章32-37至五章1-11)作強烈的對比;他受聖靈感動寫下這史實,留作我們的儆誡。
耶路撒冷教會,是當時發展極速的教會,他們都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從(四章32-35),我們看見教會的同心,他們一心一意事奉主;這是多麼美麗的見證!教會若能同心,福音就易於傳開;反之,不同心就難以引人歸主。他們的同心有相當具體的表現;因為沒有一人說,東西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這是很崇高的理想。使徒在這階段採取了這種方式,是依照耶穌帶領十二門徒同樣的原則;在一個較小的基督徒團契中,這原則是行得通的;但是當團契的人數多起來的時候,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日後的教會就沒有採納它。巴拿巴在安提阿時,教會就再沒有採納這原則,保羅出外佈道,設立教會時,他也沒有採納這原則。當初的教會實行凡物公用,完全是出於甘心自願,並非出於規定,勉強,迫令;而是出於他們甘心樂意的表現。他們「分物」乃按各人的需要,不是平均分配,既不規定也不限制。我們不但看見他們同心的表現,也看見神的能力在使徒身上,傳福音滿有能力,眾人大大蒙神的恩典。同心,有能力,神的恩典就臨到教會。「沒有一個人缺乏」不單指物質方面的需要,使徒講道,眾人靈裏也得到豐富的領受,沒有一人缺少;神的愛激勵他們,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在第四章,他們正好有個禱告聚會,彼得和約翰剛出監牢,和門徒在一起禱告。說:「主啊!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鑑察,一面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你聖僕耶穌的名行出來。」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他們沒有要求主保護,只要求主賜膽量;好放膽講明主的道;他們的禱告果然迅速應驗,有能力傳講主的道,為主作見證。
我們對教會有個錯誤的觀念,只顧屬靈的需要,卻忽略了其他方面,這不是初期教會的典範。
使徒認為不能撇下神的道,他們有責任按真理傳講神的道;但同時他們也感覺教會裏許多在物質方面缺乏的人,教會應該關心他們,需要積極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請問:在中國教會,在你聚會之處,有沒有這樣的平衡,除了顧及靈性方面的供應,也要兼顧物質方面的需要呢;這並非社會福音,而的確是教會應該要注意到的;如果忽略了,就離開了使徒時代教會的榜樣。
路加特別說明愛心,和奉獻的表現是怎麼一回事,路加提到巴拿巴的見證,先將他的背景告訴我們:「巴拿巴是個利未人,」意思是說他在服侍神的事上原已有份。巴拿巴曾否在聖殿事奉主,聖經沒有明載。巴拿巴生長於居比路,即今之塞普魯斯島,這島相當熱鬧,在亞歷山大帝時,已有很多猶太人僑居該地,那裏有會堂;巴拿巴和保羅到居比路,他們先在會堂向猶太人傳福音。在居比路有個假先知名巴耶穌,他和保羅之間有很大的衝突。至於巴拿巴何時離開居比路到耶路撒冷,我們不得而知。
巴拿巴本名是約瑟,這名甚好,熟悉舊約聖經的人,很容易聯想到舊約的約瑟;那樣的聖潔,那樣的受苦,後來成為他父家的救命恩人,他實在是位很好的青年。當巴拿巴生下來時,可能他的父母想到舊約的約瑟;盼望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在主的工作上亦有貢獻,所以以此命名。但使徒卻給他一個新名,我想並非他的原名不好;在新約,名字很重要,是具有意義的。在外國,人名大都沒有意思;但是中國人的名字多數有含意,有的含意很寶貴,有的含意很偉大;我有一朋友名超群,此名真是出類拔萃!亞拿尼亞的名意思是「神的厚恩」,撒非喇意思是「美麗。」使徒帶領巴拿巴,發現他滿有恩賜,所以給他新名叫巴拿巴;可見初期教會很重視恩賜。巴拿巴的名是勸勉的意思,他很會勸勉人,教導人;另方面也是安慰者的意思。許多解經家都不懂得如何把這兩方面的意思連在一起,可惜他們不識中文;否則二者連在一起,就易如反掌了。中文譯為「勸慰子」,「子」意思就是他的本質,真是妙極了!
聖經說巴拿巴有很多田地,都變賣了把價銀奉獻,擺在使徒腳前。巴拿巴的見證顯明了他的心:
(一)巴拿巴有愛心
他們奉獻完全出於自動,毫不勉強,可以說是主的愛激勵他,他關心別人的需要,關心主的教會;就甘心樂意的奉獻,把價銀送到教會;這是他愛心的表現,願意在別人的需要上有所供獻。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在教會的奉獻上是否也出於愛心呢?
(二)巴拿巴有信心
他變賣了田地,全部價銀都奉獻,現在是一無所有了。一般來說,奉獻的人可能有兩方面的顧慮,第一,全都奉獻了,將來靠甚麼來養生過活呢?第二,教會到底有沒有前途呢?事實上這個見證已擺在兩次的大逼迫中,撒都該人和猶太人已經起來逼迫基督徒,彼得和約翰已經被下在監獄,不久司提反也殉道,這一切情形巴拿巴都看見了;如果羅馬人再起來反對,那麼,教會前途堪虞。你我今日的奉獻,恐怕難以經得起如此重大的考驗!教會的歷史迄今將近兩千年了,全世界都有信徒;但當時的教會,不過是個極小的團體,巴拿巴的信心卻勝過了一切的顧慮。
戴德生未到中國之前,神大大考驗他的信心,要他學習如何憑信心過生活。有一天他在倫敦傳福音,一個窮人來見他,請他去診治妻子的病。戴德生原是學醫的,於是就去為她診病,診罷留下藥方,但心裏即刻起了感動,有聲音對他說:「把你袋中的錢拿出來給這人,因他貧窮無錢買藥。」不過戴德生的生活也很艱苦,銀行裏沒有存款,家中也沒有隔宿之糧,僅有的是袋中的一個銅板。如果給他,明天吃飯也成問題;於是心中產生極大的掙扎,就對那人說:「我們跪下一起禱告吧!」事後,戴德生自己說:「我覺得當時的禱告是沒有意思的,甚至天花板好像是鐵的打不穿的。我們的禱告,主不垂聽。」禱告之後,他內心還是不斷掙扎,直到後來他順服了主,把錢交給那人。說:「朋友!這是我唯一的錢,你拿去買藥吧!」當他離開那家後,按他的日記簿所記:「我的心和我的口袋一樣的輕。」意思是他的心輕鬆沒有負擔了,他的口袋沒有錢了。回家之後天色已晚,準備休息;因為整個下午在外傳福音,頗覺疲乏;忽然聽見有敲門聲,原來是郵差送信,有個素不相識的人,寄了幾塊錢給他。關於此事,戴德生在日記上記著:「把錢借給主用,利息是最多的,不到一天,就連本帶利還給我了。」
七年前,神在台灣興起中華福音神學院,這學院完全沒有教會和差會的支持。(上述者是一個英國人的見證,現在要提到一個中國同工的見證)有個同工,他原有份很好的工作,在飛利浦公司有高職高薪。當神學院需物色一位總務,人選方面考慮了很久,後來想到這位弟兄,就和他商談;他一口答應,便向飛利浦公司辭職。但老板極力挽留,若他的新職有較高的薪金,老板也願意照給,只希望他留任。但這位弟兄告訴老板說:「將就任之職薪金僅及現在的一半。」老板為之愕然。這位弟兄存著奉獻的心,憑信心走上主帶領的道路。感謝主!不但在過去的教會歷史,看見西方青年有奉獻的心;就算在今日的中國教會,也有許多同樣的事情發生。
(三)巴拿巴有專心
他決意專心事奉主,他不願在主的工作上有所分心,他破釜沈舟地撇下一切。
回想宋尚節從美國返中國的途中,船行在太平洋上,他把文憑撕碎丟棄海洋中。這事引起了很多錯解,有的人批評他藐視教育;其實不是,他在船上時須作最後的決定。當然在他心中,難免有很大的掙扎;神在他身上,已經有使命要他傳福音,可是他的父親是教會的老牧師,盼望兒子學成歸來可以為他養老。而且國內多間大學已聘定他當教授,因此,父親的盼望,大學的聘書,產生了他心裏很大的衝突;所以毅然決定把文憑撕掉,要一生專心事奉主。
(四)巴拿巴同心的表現
他無意設立自己的基金會,無意注重個人的工作,無意創造自己的天下;他是屬於主耶穌的身體,有份於這身體;耶穌受苦他也該受苦,肢體有需要他也該有份,他真是願意把自己的一分力量擺在教會。
弟兄姊妹!今日主的教會太過分散,個人主義,分散了教會的力量;宗派主義,也分散了教會的力量;許多工作有待教會來作,卻因彼此不願意同心,沒有進展。論到大眾傳播的工作,如果中國要好好地利用大眾傳播的媒介,不是任何教會團體能作到的;如果中國教會要施行神學教育,也非任何團體能夠做到的;我們必須集中神給我們的力量,教會的力量,同心合意興旺福音。現在中國教會面對差傳工作,這工作也會把我們的力量分散,求主幫助!使我們能同心在主的工作上,使我們同胞看見這樣的見證,也使我們能作到非同心不能作到的事。
(五)巴拿巴有謙虛的心,他是利未人,是受過教育的人,他願意把奉獻送到使徒腳前,這表示他的謙卑
弟兄姊妹!我們在教會,是否願意順服權柄?多少時候,我們看不起牧師,看不起神的僕人,以為自己比別人強,不願意像巴拿巴謙虛的把奉獻、把力量,擺在教會中。為甚麼「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四33)因為弟兄姊妹同心,接著說:「眾人也都蒙大恩。」為甚麼?這是巴拿巴和其他聖徒在神領導之下帶來的大恩典。
強烈的對比(五1-11)昨晚我曾提過路加敘述歷史非常真實,毫不隱瞞;這裏有件嚴肅、可怕、失敗的事情,路加清楚提出。
教會未曾有殉道者之先,神的憤怒已經臨到教會,神的審判臨到教會。「因為時候到了,審判是從神的家起首;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彼前四17)亞拿尼亞虛假之奉獻的事,和舊約約書亞記有件事很相似。舊約是講到神的選民,新約是講到神的教會;舊約以色列人進迦南地,攻打耶利哥城。神曾吩咐凡耶利哥城裏,任何東西都不可取;但是亞干私自留下當滅之物。路加在這裏所用的動詞,和舊約時所用的動詞一樣;而且這時所發生的事也很像舊約亞干的事一樣。亞拿尼亞和撒非喇賣了田地,即把價銀私自留下一部份。這裏我們要認識清楚,田地是他們自己的;賣與不賣,奉獻或不奉獻;奉獻全部或一部份,都有他們的主權。他們的罪有三:第一,撒謊 :當時,在猶太人中,商人作假是普通的事;可是在教會中,道德的標準,不是按照社會的標準。彼得對他們說:你欺哄聖靈。」親愛的弟兄姊妹!基督徒的言語非常重要,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聖經說:「若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第二,奉獻的動機不正 : 根本非出於愛心,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私自留下一部份價銀。可能他們看見巴拿巴全部奉獻,使許多人大受感動;因此在教會中聲望日高,眾人都尊敬他;所以亞拿尼亞夫婦目的是為騙取名聲和地位。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特別在馬太六章提及這問題,當你禱告、奉獻、禁食時,你的動機何在?是否要叫人看、叫人稱讚呢?耶穌說:「他們已得了他們的賞賜。」耶穌幫助我們看見作事的動機是很重要的。保羅在林前十三章3節也提到此事:「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保羅也幫助我們看見作事動機的重要。第三,奉獻的心不完全 : 聲言全部奉獻給主,實際上卻沒有完全奉獻。各位!我們偶不小心,不但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有的青年在夏令會時奉獻自己,當時實在受了神的感動;但後來又想辦法妥協,以為帶職事奉也是一樣。有的青年心裏想,多得個學位,也許更被主重用;不知不覺,因他的妥協,就失去奉獻的心。並非說帶職事奉是不對的,但若神的旨意要你一生全心事奉,你帶職事奉就不對了。你若再得一個學位而不完全擺上,任你如何解釋都是欺騙神;神要的是你自己,是你的心。未知在座中有沒有全時間事奉主的弟兄姊妹,開始時真是像巴拿巴全心的事奉主;但不知不覺成了亞拿尼亞;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因素,如今讓你變成分心了。
去年聽說有位宣教士,本來蒙召要全時間事奉主;但到了工場,他分心了,因該地有利於經商,他忙於投資,無暇事奉了。
各位同工!我們的奉獻如何?
亞拿尼亞完全沒有像巴拿巴的愛心、信心、專心、同心、虛心;彼得對他說:「撒但充滿你的心。」巴拿巴卻是位被聖靈充滿的人。
弟兄姊妹!有一天約翰衛斯理走路時遇見一酒鬼,形狀可憐,他說:「若非神的恩典,那個就是衛斯理。」行傳第五章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失敗的見證,我們只有低頭說:「若非神的恩典,那不是我嗎?」主對我們說:「凡稱呼祂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
但願聖靈在你我心裏說話!
講員: 戴紹曾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