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與完全的愛──
魯益師曾經說過:「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快滿足,滿足於一些轉瞬即逝的事物,滿足於一些物質﹑名聲,以致沒有動力去尋求那真實的滿足。」剛剛過去的一連串奧運比賽,昨天圓滿閉幕。奧運有很多教人感動的場面,特別是頒獎時,運動員手拿着金牌,望着自己國家的國旗徐徐上昇,大多因而感動得留下眼淚,那種光榮的場面實在教人難以忘懷。然而,我們卻要明白,這些光榮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多年前曾有一屆奧運會在巴賽隆拿舉行,當時美國有一艘遊船載着遊客前往觀賽,當記者往船上採訪時,發現船公司很有心思,在甲板上安排了一些運動表演娛賓;可能人們以為這些表演水準只屬一般,故甲板上只有寥寥數位觀眾。當記者細心留意那名女運動員時,登時嚇了一跳,原來這位表演者就是去屆奧運曾奪得體操金牌的前蘇聯選手,後來投奔美國,由於無甚專長,生活很艱難,故答應船公司在夾板上做一些表演娛賓,謀取生計。記者在文章中寫着:「天大的分別!昔日曾在運動場上叱吒風雲,備受萬眾矚目,得到無數歡呼﹑喝采﹑讚賞聲;今日竟然淪落到在甲板表演,且只有寥寥數人旁觀,這是何等大的轉變。」人,很多時會得到很多光榮﹑獎勵﹑讚賞,但這一切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因為人給予人的榮耀很快就會褪色。讓我們更深體會到我們所尋求的,不是短瞬即逝的榮耀,乃是神所賜予我們永恆不變的榮耀和讚賞。因此讓我們一同思想:如何才能做到不被世俗榮耀所吸引,以致不會失去最寶貴﹑真正有價值﹑從神而來的榮耀!(太五)談到道德生活的義,而第六章則談到信仰生活﹑宗教生活的義。在這兩種義裏面,都發覺猶太人在當中有偏差的情況出現。在猶太人心目中,宗教性的義有三種表達方式:施捨﹑祈禱﹑禁食。這三者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敬虔操練和表現。然而,他們的偏差在於他們只着重外表。主耶穌提醒他們,要從他們的行為進到內心的動機裏面。動機是非常重要,是神所鑒察的,不要單注重外在行為,要留意內心的動機是否為神所喜悅。主耶穌以此來與他們談論信仰生活的操練應該有的態度。
(一)論施捨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六1)主耶穌提醒他們要小心﹑留心,不要將良善 行在人面前,為要得到人的賞賜。然而,在(五16)曾提到:「你們的光要照在人前。」兩者豈不是互助矛盾麼?其實當中並沒有矛盾,主耶穌只是針對人們容易犯的危機﹑陷阱。以畏縮為例,本來我們應將自己的美善表達出來,卻礙於害怕遭人拒絕,而將自己隱藏;主耶穌提醒我們,要將我們的光放在人面,讓人看見我們的良善。作為牧者,有很多機會去接觸﹑關心一些有需要的人。在過程中,曾突然有一意念浮現在腦海裏面,認為自己做得很不錯,值得欣賞;然而那一刻,內心立即受到很大責備,讓我醒覺到這是試探,提醒我在整個關顧過程中,要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對方的需要裏面,以對方得到滿足為自己的滿足,以對方得到好處為自己最終的滿足,而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賞。這是我今天不斷提醒自己要追求的方向,要專注在對方的需要上,而不是在自己的表現上。當時耶穌提出一些人的表現是 教人難以接受的。「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六2)假冒為善的人,原來是指當時一些在台上做戲的人,他們只是做戲,目的是想人看到,藉此得着榮耀。由於當時許多猶太人都是很貧困的,故施捨被認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美德。在施捨的時候,他們會找人來吹喇叭,表面上是籍此呼籲一些有需要的人前來取金錢﹑物品;實則正好反映出人內心的邪惡,利用一種叫人得福的機會來抬高自己。主耶穌就責備他們,指他們施捨,完全是為了自己,故意要得人的榮耀。經上說:「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意即已得了全數的﹑可以得,應該得的賞賜。當人要尋求「人」的榮耀時,神就讓他得到,然而得到後,便再沒有任何空間可以得到「神」要給予他的榮耀﹑賞賜,這是何等大的損失。正如以掃為了一碗紅豆湯就將長子名份讓給雅各,輕視神的賞賜,而只滿足於眼前益處。提到有關賞賜的問題,我曾認為若終日將賞賜掛在唇上,實在是很功利,好像是為了某些利益而行善,這不是好的動機。但逐漸發覺自己這樣想有些錯誤,因為當我們不再去想神要給予我們的賞賜,我們就缺乏了一份渴慕,以致失卻神要賜給我們的東西,就是將恩惠﹑賞賜賜給我們,是永遠的;且是我們真實需要的。記得滕近輝牧師曾提及有關的教導:「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十九27-28)滕牧師指出我們這些跟隨基督的,付代價跟從祂的人,是會得到榮耀的寶座作為賞賜。「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耶穌說:『你要甚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回答說: 『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麼?』他們說:『我們能。』」(廿20-22)作為母親的,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態,盼望他們可以在將來榮耀的天國裏面,有一尊貴位置。耶穌提醒他們是否明白自己在求甚麼,表面上好像是求榮耀,但實際上是在求苦杯。《聖經》告訴我們,當一個人願意在地上為主受苦﹑願意付出代價時,神要將榮耀的賞賜賜給他;這不是功利主義,而是屬靈的上進心。因此我祈禱求神幫助我,施恩與我,使我願意為你付出代價,以致我能得到更大的賞賜。「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十九30)凡事要堅持到底,不要始亂終棄。在跟從主的事上更是如此,縱然要付代價﹑勞苦的跟隨主,也不退縮﹑後退。這是我給予自己的挑戰,亦知道這是神所喜悅的。祂樂意我們清楚表達自己願意得賞賜,我們不是說要憑自己功績﹑功勞去得到賞賜;而是當我們努力﹑勞苦時,是向神表達出我們是樂意順從祂的心意,渴慕祂的恩典和賞賜。記得有一次出席韓國一個名為「公元二千」的福音聚會。在一個偌大的會議中心舉行,此會議中心是由一位女基督徒出錢出力所建成,盼望能藉此不斷推廣一些基督教教育工作,而她亦擔任主席一職。於閉幕禮上,大家特預備了禮物﹑錦旗以向她致謝,但當被她知悉後,卻悄然離開,並安排了她的一位助手代領。表面看來,她不夠大方,然而我卻感覺到她不願接受一些人面前的榮耀。當然不是說我們不可以接受人的道謝,只是要小心,當我們接受讚賞時,內心若有驕傲,或常為此而沾沾自喜,這些讚賞會構成試探;故寧可放棄這些讚賞,以保存天父給你的賞賜。倘若因為要得着人的讚賞而失去神的榮耀,我就寧放棄那些讚賞﹑榮耀。誠如主耶穌說:「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六3-4)提到在施捨時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做事時左手不知右手所作的,似乎沒有可能。《聖經》顯然用了一個很特別的描寫,強調左右手之間也可以互不知情,就是不將此事放在心上,無聲無息的去作。有一次聽到一位姊妹分享她的見證,她是為一些露宿者做義務工作的,例如幫助他們清理身體﹑衣服﹑頭髮等;對這些厭惡性工作,她仍甘之如飴,最重要的是她沒以此來高舉自己,反而明白到自己是何等卑微﹑渺少,故願意去服侍在人眼中看為卑微的人。讓我想到(路十七)提到的一位僕人,他雖然日間在田裏辛苦工作,既牧羊又耕田,晚上回到家中,仍先為他主人預備好晚飯,然後才輪到自己吃;這位僕人會否為此而埋怨呢?不會,因他知道要按照主人所吩咐的,做妥一切。「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的。」(10)故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只不過是僕人,做得好是我們應分,並沒有甚麼可誇之處。同樣,事奉亦是我們的本份,一切能作的都是出於神的恩典,沒有甚麼可誇之處。但另一方面,《聖經》提到當我們這樣做時,縱使沒有人知道,但神一定知道,祂在暗中察看,必然要報答你。弟兄姊妹,盼望我們在服侍神,行善作工的時候,內心有一種渴慕,就是:「神阿!讓我們單單要得着你的賞賜和榮耀。」
(二)論禱告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六6)若說施捨是對人,禱告就是對神。是尋求神的臉,尋求神的憐憫。我們的內心要調準向神,調較我們的內心心靈。正如收聽收音機要調較好頻道,才能接收到聲音。弟兄姊妹,在我們的生命中,要常常調較內心心靈。如何調較呢?就是藉着禱告,將心靈調準向神。禱告不單是你向神講說話,同時更讓你的心靈變得敏銳,使你能聽 到神要你聽到的說話,明白祂對我們的心意。但這種禱告的追求﹑操練,隱藏着一些試探。因操練是有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自然會有評價。當我們達到目標 後,可能不期然會產生驕傲。正如當時的法利賽人祈禱時告訴神,他不像那稅吏,常常犯罪;反而每星期禁食兩次,奉獻十分之一;強調他們的屬靈貢獻。不知不覺落在驕傲的危機中。在尋求主的操練中,我們要很謹慎,要去隱藏自己,不要被背後的危機所吞噬。隱藏到一個地方,甚至連自己也隱藏掉。有一班弟兄姊妹一同參加一個營會,晚上有人建議大家一起操練通宵祈禱,結果一呼百應,而營內牧者對此事毫不知情。第二天清早,牧者見一班人從房間中走出來,就問他們發生甚麼事?這班年青人很興奮,其中一個更問牧師,難道不覺他們的臉發光麼?牧師聽後,沉默了一會,然後說:「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與神同在,當他下山時臉上發光,但他自己是不知道的。」是的,真正的發光,是連自己也不知道,亦不需要知道,甚至要向自己隱藏着。因此摩西就拿出帕子遮臉,意昧着在我們的屬靈的追求上要很小心。主告訴我們要暗中禱告:「你禱告的時候,要進入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6)在暗中禱告,才能 幫助我們專一的對準天父,而不是尋求別人的欣賞。像《聖經》所責備的人,他們在會堂公開大聲祈禱,在十字路口站着,舉手望天,發出大聲禱告;當有人經過,都會知道他正在禱告,因此而讚賞他。主耶穌提醒我們要在暗中﹑專一的對主禱告。在這時,你的父會知道,並主動的去祝福你。「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代下十六9)神的眼目是主動去看,去幫助那些向祂心存誠實的人,就是那些專一﹑依靠神的人,向他們顯大能,施恩典。弟兄姊妹,讓我們常常關上內心的門,單單看準我們的主來禱告,既不是為尋求別人的讚賞,也不是為尋求個人的滿足,而是向準主。
(三)論禁食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着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六16)假冒為善的人,為了讓別人知道他們禁食,故意拉長了臉,把腳步施慢,很辛苦的模樣。主耶穌責備他們,他們既然故意叫人看見他們在禁食,故他們已得了他們應得的賞賜。如果施捨是對人,禱告是對神,那禁食就是要克制自己個人慾望的一種追求。是對自己的,要克制,免得自己的慾望被放縱。無論《新》﹑《舊》約經文,都提到禁食是神所喜悅,是神歡喜我們去追求的。這雖不是律法,卻是一個屬靈生命自然而有的追求,一個渴慕與神親近的人所應有的追求。事實上我們香港的弟兄姊妹,已失落了這種操練!香港社會物質富裕,在食方面尤為講究,有些人嘗試去禁食,但卻有不安的情緒出現;導致不安的原因之一, 是人們很多時借助食物來抒緩自己的壓力,幫助他們將恐懼﹑掛慮暫時放低。換言之,食物能幫助人將壓力轉移;當人禁食時,才明白到自己是何等依賴食物。因此之故,禁食亦可幫助我們重新反省:在我們的生命中,神才是我們唯一,且是最終的依賴,亦是我們生命的源頭;重新肯定惟有神是我們的主。再者,在禁食時更能幫助克制自己一些慾望,一些不必要的慾望,更加謹慎自己。禁食的過程是一種很重要的操練,「操練」很多時被認為是一種敬虔的特徵。因此容易得到別人的讚賞,成為一種驕傲的機會;故主吩咐他們:「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17-18)。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已經足夠,正如詩人說:「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裏倚靠他就得幫助。」(詩廿八7)在內心深處不斷向主表明我們所尋求的是主自己:「我所盼望的稱讚是從你而來的。」弟兄姊妹,當我們看過以上三方面的追求後,讓我們明白到:在人生信仰的追求上,我們要小心操練自己;在過程中,要小心所產生的試探。我們要渴慕﹑專注得到神所給予的賞賜,人的榮耀不能再吸引到我們。而有一天當我們去到主的面前時,我們可得着真正的賞賜和祝福。美國一位基督徒作家,寫了一本書,提到他父親是一位很敬虔的長者,常常積極的服侍神,敬畏神。當他在醫院留彌之際,看見一個異象,其後甦醒時將此異象告訴其子,說時老淚縱橫,異象中他被帶到一個很光明的地方,看見一張很大,類似審判台的椅,後面坐着那位公義的神,手中拿着一份案卷,雖然看不到其中內容,但知道是有關他一生的經歷,所作的一切;站在台前的他顯得忐忑不安,但慢慢那位審判者抬起頭來對他說了一句話,就是:「你是可蒙悅納的。」當他聽到這句話,內心有極大的釋放和感恩,他知道他的一生在神面前是蒙悅納的,在他將要離世前,神要給他安慰和肯定,以致他可以安心離世,返到主跟前。當我看 到這故事時,心裏面有很強烈的渴望,他朝我回到天父那裏,我能夠聽到同一句說話,不是從人口中發出的讚賞﹑稱讚,而是主對我說:「你是可蒙悅納,我讚賞 你,我要將永恆的賞賜賜給你!」弟兄姊妹,主耶穌所賜給我們的話是寶貴的。讓我們朝着那永恆的賞賜竭力去追求,竭力去得着!
講員: 蕭壽華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