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屆 講道會 第3講

第三講 真信心不偏待人

經文: 雅各書 2:1-13

真信心不偏待人

   一、偏待人的問題
在今天的經文裡,雅各跟我們論述偏待這問題。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說明。在第1節和第9節說得清楚。你可能和我一樣疑惑,有這麼多議題可以論述,為甚麼要談論偏待?

我們一整個人生都是被人所圍繞。因此,我們怎樣從信仰的角度來與人相處?雅各認為其中一個我們要處理的重要議題就是不可偏待人。偏待人代表了歧視和偏心。而雅各就在第2節裡給了我們一個例子。兩位都是教會的新來賓,但對待他們的方式卻完全不同。一位受到熱烈的歡迎,另一位就遭到冷待。

當然我們不只按財富和名聲是否顯赫而出現偏待的情況,偏待其實會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出現,例如:以人的外貌、教育水平、職業、家庭、成功、成就和社會背景,又或按這人的性格,甚至是對我有甚麼作用等作出不同的對待。我們甚至是按著人的屬靈成就而不一樣地對待他人。

但雅各一開始就向我們說:不可偏待人。而從希臘文原文直譯,雅各所用的措辭是這樣的:我們不要在基督信仰裡按外貌來待人(Don’t have faith in Jesus Christ with face reception)。

偏待可以說是常見的,有點隱藏,甚至是我們不自覺的。而且我們可以說偏待是有毒、有害,甚至是具摧毀性的,因為偏待是以這個世界的價值來審判人,而這是與基督信仰相違背的;因為耶穌也不是這樣待我們的。而處理偏待的方法就是要正確地思念,雅各提醒我們要思念以下四件事情。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

1.思念上帝的榮耀愛子(1節)
首先,雅各要我們思念上帝榮耀愛子。我們發現雅各是特別用上「榮耀的」這個字,他希望我們去思想到底耶穌是如何讓我們看到祂的榮耀的呢?

祂生於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城,是一對窮困夫婦的兒子。一生都是在權力中心範圍之外,與被社會遺棄的人和罪人在一起;生活貧困。祂沒有著書立說,也沒有領導過政府,更沒有號召軍隊。生命結束的時候承受羞辱,被藐視,受凌辱,被朋友離棄,最後更被釘在十字架上。換言之,耶穌活像一個小人物;祂就是這樣讓我們看到祂的榮耀。

使徒約翰這樣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哥林多後書第八章這樣說:「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加拉太書第三章:「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哥林多後書第五章:「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當雅各成長的時候,他從來不覺得耶穌是榮耀的,而在耶穌傳道的時候,他甚至沒有相信祂。直到耶穌從死裡復活,他才知道原來耶穌真是榮耀的主。

當我們想到耶穌的榮耀的時候,我們是以我們現在對榮耀的理念來作想像的;祂是那位復活,升天,執掌權柄,榮耀的萬王之王。我們這樣想沒有錯的,但是從祂在世傳道的時候,我們是從祂的謙卑中看到祂的榮耀。祂以謙卑來到我們中間,也在謙卑之中與我們聯繫。祂與窮人、罪人和被社會遺棄的人在一起。耶穌以謙卑的心與我們相交,祂知道我們的需要,甚至為了我們的需要而為我們付上生命,釘身在十字架上。祂就是如此讓我們看到祂的榮耀。

當我們想到我們該怎樣與別人相處時,我們就看看耶穌是怎樣與我們相處;當我們想到我們該怎樣接納別人時,我們就看看耶穌是怎樣接納我們。因此,我們要思念上帝的榮耀愛子。

2.思念上帝的救恩(5節)
第二個思念是,我們要思念上帝的救恩。在第5節,雅各再次提醒我們,每一個基督徒與耶穌的關係最終都會去到同一件事情上,就是上帝的揀選。而雅各說,「上帝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雅各說出了當時的歷史和當時人口分佈的現實。在雅各的時期,教會充滿是貧窮人和小人物。使徒保羅向哥林多教會也是這樣說。雅各和保羅不是說,教會只有貧窮和卑微的人,也不是說那些富有的人和有權力的人永遠不能進入上帝的國;雅各是讓我們明白上帝行事的方式:上帝不是按著人外在的成就作揀選,祂從來沒有這樣做。

其實,我們從起初就可以看見,當上帝把祂的子民從埃及為奴之地拯救出來的時候,在申命記第七章,摩西這樣說:「耶和華專愛你們,揀選你們,並非因你們的人數多於別民,原來你們的人數在萬民中是最少的。」你看到了嗎?上帝揀選以色列民並不是因為她是大國,相反,她是最少的。換言之,上帝的子民是蒙祂揀選的子民, 而不是祂精挑細選(因為值得被挑選)的子民(God’s people is His chosen people not His choice people.)。

因此,當上帝說祂揀選我們的時候,我們是應該謙卑的。如果只是靠著我們自己,我們斷不能與上帝有關係,我們自己永遠都不能成就這事的。我們相比身旁的人不是有甚麼好或特別卓越,唯一我們能夠與上帝有關係的原因,就是因為上帝揀選了我們。而這也就是福音的信息,我們不能靠自己而得著拯救。福音的信息就是我們在屬靈上是徹底的貧窮和破產,一切所有的事情都是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

上帝的揀選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根基比別人優勝。一切都是在上帝的恩典裡。要明白揀選論肯定是困難的,但若果我們選擇不接受揀選論的話,我們將要面對更大的困難。但若果在你的內心深處, 真的相信和明白是上帝揀選你而不是你揀選上帝,你就會知道,你不能做任何事情讓你自己得著上帝的寬恕,你是一個單單被恩典拯救的罪人,這就不只改變了我們和上帝的關係,更會徹底改變了你對待別人的態度,這樣的認知就能挪開我們心裡一切的驕傲、一切的優越感,甚至是我們偏待別人的心。因此,我們思念耶穌的榮耀,思念上帝的救恩。

3.思念上帝的命令(8-11節)
第三,我們要思念上帝的命令。我們來看看第8節。當雅各說原來偏待人是違犯了上帝的律法的時候,他帶領我們回到舊約聖經裡去,也就是回到上帝在利未記第十九章裡給以色列人的一個命令:要愛人如己。

我們要知道,雅各所提到「要愛人如己」這命令並非是偶然的,這是耶穌引用得最多的舊約聖經,可能這是耶穌最喜愛的命令,也可能是基於這樣,所以雅各稱它為「至尊的律法」。「愛人如己」是告訴我們作為上帝的子民應該怎樣與人相處。這也是上帝的方式:上帝先愛我們,然後吩咐我們去愛別人。

雅各在這裡告訴我們:「要愛人如己」當中是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在第10節用了「不可姦淫」和「不可殺人」作為解釋。你可能避開犯上其中一種罪,但如果你犯了另一種罪的話,你仍然是個犯了律法的人。

假若有一個人進到你生命中,你看見他們有需要,而你又有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即或很困難,你仍會向這些人展示愛嗎?我們要記起雅各所說的:如果你只是愛某一些人,其他的不愛,你就是沒有遵守全部律法,你是違反上帝律法的人。

4.思念上帝的憐憫(12-13節)
最後,我們要思念上帝的憐憫。第12節,雅各很直接說:你必須要對人憐憫,否則你就要接受審判。向別人展示憐憫到底是甚麼意思呢?

「憐憫」一般理解為對別人表現親切,友善和寬恕等。在新約聖經裡「憐憫」也有著特別的意義。例如在「好撒馬利亞人」這個比喻裡,那位好撒馬利亞人看見這個受傷的人,他滿足了這個人肉體上、醫療上,甚至是經濟上的需要。

而在馬太福音第九章,耶穌醫好兩個瞎子的事件,表明「憐憫」,也包括滿足別人特別的需要。雅各在第15節告訴我們,當你有能力滿足別人肉身上、社交上、物質上的需要時,你應該去滿足它們。

雅各很直接地跟我們說,你必須要憐憫,否則你就要接受審判。為甚麼他要這麼直接呢?因為如果你缺乏憐憫的話,這證明你根本不明白福音。我們憐憫別人代表了我們明白和接受了上帝對我們的憐憫。因為憐憫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做的事的中心。憐憫成為福音的示範和定義。

憐憫對你來說是怎樣的呢?其中一個層面就是,滿足你所身處的社區裡那些有需要的人的需要,滿足那些貧窮的人或被剝削的人的需要。試看看你能夠怎樣運用上帝賜給你的時間、才幹和資源,讓你能夠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此外,我們也應該憐憫在教會裡有需要的人。那些比較麻煩和難相處的人,又或者是那些諸多要求、要求甚高,以致許多人都避之則吉的人。你怎樣善用你的時間跟這些人相交呢?我們需要有憐憫人的人,教會應該是一個憐憫人的群體,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分你我的地方。

在結束的時候雅各給我們一個安慰和確據。如果我們是誠實的話,我們會發現自己其實都不是這麼富有憐憫和愛心的,甚至,我們根本就是未達標準。但雅各再一次指向上帝完美的憐憫: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在十字架上,我們的罪所要面對的公義審判終於得到滿足。透過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展現出的上帝憐憫,滿足了上帝對我們的罪之公義的追討。在主耶穌基督裡,我們在上帝審判台前得以被判無罪,包括我們所有做得不足的,甚至是我們對別人不完全的憐憫。讓我們再一次思念我們的榮耀主耶穌基督,那向我們傾倒無盡憐憫的主,也因著祂對我們的憐憫,我們就去愛和憐憫別人。


講員: 麥凱歷牧師
傳譯: 梁成裕牧師
速記: 鄭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