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屆 研經會 第3講

第三講 竭盡人生,愛主你的神

經文: 申命記 1:1-36

一、引言

 

今天我們會研讀〈申命記〉第6章。但首先我會以耶穌基督作開始。記得嗎?有人來找主耶穌,並問他律法中哪一條是最大的?其實這並不是一道新問題,因為在耶穌的時代,當時的拉比經常為此而爭論不休,哪一條是最大的?哪一條是最小的?拉比們同意最小的一條,就是在〈申命記〉關於鳥巢(參〈申命記〉22:6至7節),內容大概說容許人取當中的蛋和雛鳥,但不可把母鳥一同取去。拉比同意這是最小,原因不是說這條律例不重要,而是說如果連這麼一條律例都要遵守的話,那麼其他的律例就更應該遵守。但最大的一條誡命呢?

 

當時很多拉比對主耶穌所給予的答案都深表認同,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參〈馬太福音〉22:34-40;〈馬可福音〉12:28-34;〈路加福音〉10:25-28),而主耶穌的答案其實是引用〈申命記〉第6章,然後祂在補上一句:「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然後那個人就讚耶穌,說他答得好。因為愛上帝比獻一切燔祭更為重要。然而主耶穌更進一步,說,再沒有其他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而這兩條誡命亦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也就是說,是整卷聖經,我們所指的舊約聖經。主耶穌是在說,這兩條誡命成為核心,統領一切原則。愛上帝和愛鄰舍,而在〈申命記〉第6章則是第一條誡命。

 

二、最大的誡命:愛上帝(The Greatest Command: To Love God)申命記6:4-9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申命記6:4)。在昔日的猶太教或是在今時的猶太人信仰裡面,這一節經文仍是他們信仰的核心。第4和第5節是分成兩部分,第4節是關乎上帝的陳述(Statement about God)而第5節則是給予百姓的命令:要愛上帝(Command to Love God);是確認真理及召喚回應,也就是賜下啟示,並且要求人與上帝建立關係。這是聖經一貫的表達。我們需要認識真理,同時需要回應真理。

 

 

接著下來,我會與大家思想一主、一愛和整全人生(One Lord, One Love, and All of Life)

 

A.一主(One Lord)申命記6:4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這句經文不是說惟獨耶和華才是上帝,當然耶和華是獨一的上帝,昨天我們已經思考過。這裡所說的是,這一位耶和華上帝是「一」,是單數的;耶和華不是甚麼企業集團又或者是一個品牌的名稱。試想想在迦南地的,巴力就是他們一個神祗的名字,但巴力有很多種類或派系,因為他們是多神主義的。而這裡就是要指出,耶和華獨一的上帝並不像巴力。巴力就像我們現今的大型企業,一個品牌,轄下有很多產品。而耶和華上帝並不是這樣,祂是一位,是一位有位格的上帝,你能夠認識及與之建立關係的上帝。而多神主義的問題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向哪一位神祗膜拜才是。這節經文告訴我們,耶和華只有一位,而且祂是「我們的上帝」。所以當你認識祂的時候,你就是認識一位活上帝。這是古代以色列舊約的信仰,他們認識那獨一的耶和華上帝。

 

而他們期待著,他們對這一位上帝的認識,能成為萬國、萬民的認識,並憧憬著全人類都能認識這一位獨一的耶和華。也就是〈撒迦利亞書〉14:9中所提及的:「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祂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而在新約聖經裡,同樣的真理亦再次被重申,但所指的「那一位」如今是指耶穌基督,並且是耶穌的名字,替代了〈撒迦利亞書〉耶和華的名字:祂是獨一的主、唯一的聖名,是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正如保羅所說的,因著耶穌基督的名,萬民都要在祂面前跪拜。

 

然而,新約對耶穌的肯定,與摩西在〈申命記〉這裡所說的互相矛盾。並不是說現在出現了兩個上帝,而是說在拿撒勒人耶穌基督裡,這一位獨一的主——耶和華上帝道成肉身,親自的與我們同在。因此,上帝的獨一性,透過耶穌基督讓我們能有所體驗。而藉著耶穌基督,我們認識這一位是聖父、聖子、聖靈但仍依舊是獨一的耶和華上帝。

 

而透過〈哥林多前書〉第8章,幫助我們更認識聖父、聖子、聖靈但仍依舊是獨一的耶和華上帝這一觀念。當時哥林多教會剛建立,他們都是初信,而他們所處的地方,被希臘的偶像神祗所包圍,而這引發了一個實際的問題,就是從肉檔買回來的肉,可以吃嗎?因為,當時的肉檔所賣的肉,其實是來自曾在其他神祗廟宇中作過祭牲的。於是,基督徒能否吃祭過偶像的食物呢?保羅要處理這個問題。基本上當然可以食,因為萬物都是上帝所創造的;而那些偶像神祗根本就是虛無,雖然它們有很巨大的神像、神廟。保羅引用〈申命記〉第6章,我們知道上帝只有一位,就是父——萬物都是本於祂;我們也歸於祂——並有一位主(〈哥林多前書〉8:6上)。到此為止,所有猶太人都會贊同保羅所說的,因為這根本就是他們信仰的核心:一上帝,一主,正如〈申命記〉第6章所言。但保羅卻緊接在「並有一位主」之後加上「就是耶穌基督」,而耶穌基督乃是萬物都是藉著祂有的;我們也是藉著祂有的(〈哥林多前書〉8:6下)。保羅把聖經中的一神觀舉出來,然後在當中他指出這一神觀的核心就是耶穌基督,也就是把耶穌基督是上帝,與耶和華是上帝這兩者緊緊的結合起來。所以我們作為基督的信徒,我們可以照樣以〈申命記〉6:4成為我們的信仰。我們都確認,只有耶和華一位上帝,而耶穌基督是獨一的主,所以我們要藉著耶穌基督回應我們的上帝。

 

B.一愛(One Love)申命記6:5

 

因著只有一位主,所以只能愛祂一位,要專一的愛祂;「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命記〉6:5。〈申命記〉裡很喜歡「愛」這個字,最少用了6至8次之多,而「愛」這個字包含了向上帝守約及委身之意。但這種愛是雙向的:上帝愛祂的百姓,因而拯救及保護他們;百姓則回應也愛上帝,並且單單向上帝盡忠及順服。事實上在〈申命記〉裡面,人對上帝的愛及人順服上帝,基本上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情。

 

而耶穌基督怎麼說?耶穌在〈約翰福音〉中說,如果你愛我,就遵行我的命令,而這就是上帝的話,是接由〈申命記〉而來的話:愛我的,就遵守我的誡命。其實在〈約翰一書〉第2章也有類似的說法:「凡遵守主道的,愛上帝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約翰一書〉2:5。

 

但我們如何愛上帝呢?返回〈申命記〉:「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命記〉6:5,也就是你整個人。主是獨一整全的一位,因此人的回應都是一樣,一整全的個人。那麼「盡心、盡性、盡力」又是甚麼意思?

 

1.盡心

 

在英語裡面,「心」(Heart)這個字慣常是指向情感,但是在希伯來文裡面,「心」這個字並不是指向人的情感或感覺,而是指人的胃或肚子(Stomach)是你怎樣感覺東西之意,也就是說,是指向人的意志、大腦、思想作決定的地方。

 

所以用心去愛上帝,就是要用你的腦袋、用你的思想(Mind)去愛上帝。這並不是說,你想一想你是否愛上帝(Do you think you love God),而是說,你是否按照你的思想去愛上帝(Do you Love God as you think)。換句話說,當你花心思去想其他東西時,你是否愛上帝?也可說是,當你面對人生的各種事物上,有沒有反映出你對上帝的愛?在你所作的決策裡面,有沒有愛上帝?在如何看待你的家庭和事業時,你有沒有愛上帝?在你如何看待社會、政治等事情上,你有沒有愛上帝?在你人生思想上,有沒有表達出你對上帝的愛?

 

這並不是要高舉追求知識,也不是說所有基督徒都需要成為學者,而是我們需要成為心思慎密的基督徒(Thoughtful Christian),祈求上帝掌管我們的心思意念。這亦是使徒保羅提醒我們的。〈羅馬書〉12: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因此「盡心」,就是要盡你的意志、盡你的思想去愛上帝。

 

2.盡性

 

「性」在希伯來文裡面,並不是指向那些抽象或靈性的意思,而是指向你的真我本性(Self),包括你的感情、你的渴求等。這個真我本性並不是一個投射出來、現於人前的理想自我,而是你內裡真真實實的真真正正的真我本性模樣。因此提到盡心和盡性,就是涵蓋了你整個人,一個整全的人:你的思想和你的情緒、你的決定和你的關係、你的智力和你的情感,是全人都要忠於上帝,去愛祂及順服祂。

 

3.盡力

 

「力」就是指許多所有的東西。愛上帝是沒有限制的,不會有愛上帝愛得太多,也就是拼命地去愛上帝。總的而言,就是一主、一愛、一生(One Lord, One Love for the Whole of life)。

 

C.一愛(All of Life)申命記6:6-9

 

摩西在這裡所說的,並不像十誡般,刻在石板上,而是勸導百姓要謹記上帝的話,把上帝的話記在心上。其實心藏上帝的話並不是新約的觀念,在舊約,在〈申命記〉這裡已經出現。也不是只在你感到屬靈,又或者在宗教活動中才有這些說話。事實上這一切說話要貫注在你每一天的生活之中。第7節「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從早到晚,一整天都是。這並不只局限於早上你安靜的時候,才是在愛上帝;也不是你在教會聚會中歌頌上帝時才是在愛上帝。愛是順服,是讓上帝管治我們整個人。

 

第8及9節,摩西再詳細描述。摩西說把上帝的話「繫在手上、戴在額上」,是指到我們的個人生活,也就是你所做的和你所看的,上帝的愛和上帝的律法管束著你。「寫在門框上」,也就是你進出的家,上帝的律法要管束你的家庭生活。而「寫在城門上」,是指到公共或公眾的生活,包括:職場(Marketplace)、商場(Business)、法律、政治及管理等方面。上帝說,祂的律法是要管治人所有的生活層面,不論是個人、家庭及公共生活,都要如此。因為上帝要求祂的百姓是純全正直,在他們整個的生命裡,都是如此,不會有所謂的二分化。整個的生命都要伏在耶穌基督的主權之下。

 

三、窒息愛心的威脅(Dangers That Threaten Our Love)申命記6:10-19

 

保羅在〈羅馬書〉第8章寫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同樣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難阻上帝繼續愛我們。但是難阻我們去愛上帝的事物,卻是層出不窮。而令我們離開上帝,不再愛上帝的事物真是多不勝數,這些事物能夠熄滅我們對上帝的愛,使我們走到反叛及離棄上帝的道路。所以摩西在這裡警告我們,而我觀察到摩西在這裡列出3個危機。我之所以說是3個,因為從第12、14及16節,摩西用了「免得」和「不可」:第12節的「免得忘記耶和華」(Do Not Forget the Lord)、14節「不可隨從別神」(Do Not Follow Other gods)及16節的「不可試探耶和華」(Do not Test the Lord)。因此我們可以看看這3個危險。

 

A.財迷心竅(Forgetting God Because of Affluence )申命記6:10-12

 

摩西說百姓所進入的應許之地,上帝已經有許多恩典要賜給你們,以致你們在曠野時所經受的痛苦、乾渴的日子、貧窮的日子可以統統拋諸腦後,你們有飲有食,使你們飽足暢快,豐足滿盈。而危機就是,上帝的恩典令你們在豐衣足食時忘記了上帝。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然而,事實如此。這個主題我們會在第8章時再細讀。但摩西在這裡指出,要小心這個危險,在飽暖、富貴當中會使人驕傲,而驕傲會使人對上帝不虔不敬。因為在你窮困的時候,你會向上帝呼求,倚靠祂;但當你富貴時,上帝就淪為一種裝飾。我們會說現在我擁有一切,而這一切都是憑藉我自己雙手打拚得來的,上帝只不過是我衣襟上的一個襟針、一個象徵,我額外多得的好處而已。但摩西在這裡指出,當你富貴的時候,會十分容易把上帝忘記。

 

由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神學」(Prosperity Gospel)的缺憾正在這裡。因為「成功神學」鼓吹要對上帝有信心,以致你能夠飛黃騰達,大富大貴。但摩西在這裡卻是,不是這樣。你可以極其富有,不過在你的生活裡把上帝忘記得一乾二淨。

 

B.外來壓力(Abandoning God Because of Social Pressure )申命記6:14

 

「不可隨從別神,就是你們四圍國民的神」。我們置身於一個文化當中,而以色列民是住在迦南人當中,而當地的文化是膜拜巴力。巴力是土地的神、商貿的神、性和生殖力的神、雨水之神,差不多所有關乎人生和生活的事情,巴力都是神。而以色列民會受試誘,作出這麼的想法:沒錯,我們仍然敬拜事奉耶和華,因為祂都是個不錯的神,會為我們爭戰,又賜下安息;不過現實一點,要確保生活無虞,是需要膜拜巴力,因為我們四周的人都是膜拜巴力嘛!而膜拜巴力的人看來個個都很富貴,人家的文化是如此,我們便入鄉隨俗。舊約以色列民是不斷的重蹈這麼一種在信仰上的混合主義,口就宣稱敬拜事奉耶和華,但實際上其實是膜拜巴力。

 

不過毋須嚴厲的責備以色列民,因為我們基督徒跟以色列民都可說是不相伯仲。我站在西方基督徒的立場而說,不過,或者香港的狀況與西方都差不多。而我相信現今的基督徒是受著四周的神祗把我們從上帝那裡擄掠過來,特別是瑪門(即金錢)。我們今時今日,興建那些商業大樓,就好像昔日那些人興建宏偉的大教堂一般,那棟建築物就反映出你所膜拜的神是怎麼樣的一位神。中古歐洲時期,最高的建築物就是大教堂,當時是用來指引人歸向上帝。但現在世界各地最高、最宏偉的超級摩天大廈是甚麼,已不用我多言,你亦已經可以知道,就是向瑪門的膜拜。

 

而在我們的文化當中,還有一個被稱為「自我的上帝」:我們膜拜自己,一定要滿足我的慾求、一定要堅持我的權利、一定要搞妥我的問題、我的形象一定要完美、我的臉書朋友一定是最多的!我們是在說自我的上帝。而這自我的上帝竟然滲透到我們的屬靈生活裡。我們所唱的詩歌、所做的靈修操練,全都是在談論我們自己的經驗和自己的需要。

 

當然還有其餘許許多多的偶像或神祗:享樂的神、玩樂的神......這一切一切的神祗,都透過社會文化的氛圍,導致我們容易離棄耶和華這一位真神。聖經的上帝已不再是我們思想、言行和生活的中心。而當我們做生意時,我們根本不會考慮上帝對我們的要求。又或者在我們追求事業、教育,或者任何其他方面,我們都可以把上帝對我們的要求置若罔聞。而保羅亦再一次警告我們,不要讓四周的事物擠壓你,使你變得和它們一樣,也就是說給四周的人欺哄,以致你和他們一樣,膜拜假神。

 

C.吃不了苦(Doubting God Because of Need)申命記6:16

 

「你們不可試探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像你們在瑪撒那樣試探祂」。你記起在瑪撒這個地方所發生的事嗎?〈出埃及記〉第17章記載了這件事。以色列民離開了埃及,行了很長的路程,於是感到口渴,那是可想而知的。在曠野沙漠地區,在烈日之下行,且又行了這麼多路,感到口渴其實一點也不奇。他們很焦急,很想找到水來喝,而當他們行到瑪撒這個地方時,滿以為有水可喝,豈知是不能喝的,於是在他們艱辛的時候,他們就叫喊,上帝祢到底在哪裡?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並且有其負面的含義,就是質疑上帝到底是否真會按照祂所說的而行?究竟上帝會否按著祂自己的應許而行?因此他們在那地方質疑上帝。

 

其實主耶穌都曾面對試探。記得主耶穌在曠野40日的事件嗎?他極其飢餓,而就在那時,魔鬼出來試探耶穌,說你為甚麼在捱餓呢?如果你真是上帝的兒子,你大可以把這些石頭變成餅充飢!耶穌就引述〈申命記〉的經文。

 

在我們的人生裡面,難免有艱困,亦難免有困乏,這些境遇可以是我們對上帝的愛的一種嚴峻的考驗。當然有時在困境之中,我們被迫去親近上帝,相信你我都曾經歷過;但是更容易的是自憐,然後內心產生對上帝的苦澀,不停問為甚麼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帝為甚麼沒有按祂的應許善待我?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摩西的智慧。他把兩樣相反的境況放在這裡,指出這兩種境況其實都有機會變為導致我們離開上帝的危機:一是富貴,一是貧困。富貴飽足的時候我們會忘記上帝,說耶和華是誰呢?但同時,貧窮的時候我們又會質疑上帝,對上帝發怒,於是離開上帝。你看到摩西匠心的平衡嗎?這兩項危機,我們都要防範。

 

請謹記,我們要愛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透過〈申命記〉6:5的要求:要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上帝。然後在6:6-9很仔細的列出我們生活的每一部分可以如保守對上帝的愛,並且在6:10-19臚列出3個危機,教導我們如何去防範。

 

四、愛的動力——心被恩感(The Motivation for Our Love – God's Grace)

 

申命記6:20-25

 

唯一推動我們去愛上帝的,就是上帝的恩典。〈申命記〉6:20-25可以說是經典的經文,告訴我們到底人愛上帝的原因及動力究竟何在。而那個最重要的問題,是藉著稚子的口而提出來的。童言無忌,小朋友三歲起就經常喜歡問:為甚麼?

 

經文呈現出一個以色列民家庭,他們在學習遵照上帝的律法和吩咐來生活,而兒子就問爸爸:「為甚麼我們要做這些事情?」、「我們做這一切到底有甚麼意義的呢?」、「我們要如此做的理據何在?」,而這亦是第20節所提出來的問題。

 

爸爸可以不理會兒子的提問,只說不要問,照做就是了。但他亦可以選擇以第24節來回應兒子的提問,因為是主吩咐的。但上帝並不是這樣教導作為爸爸的以此來回答兒子的提問。上帝的回答方式是在第21節。

 

把救恩的故事講給兒子聽:把從前在埃及為奴的事及後來上帝如何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救贖和拯救的故事講給下一代聽,也就是耶和華那古老愛的故事傳給下一代。而正正因為上帝施恩拯救了我們,所以祂就吩咐我們要如此生活。

 

回到另一個問題,就是為甚麼人要順服上帝?因為我們是得蒙救贖的一群。這個福音,就是上帝為祂的百姓所成就的。而律法裡面所寫著的,正是這樣的福音。上帝賜律法給以色列民,就是使人懂得如何回應上帝的拯救和恩典。

 

經常有人把新約和舊約當作是兩個不同的約來看待。人們常常認為,在舊約時代,人得救是經由嘗試去遵守或已經成功遵守了上帝的律法而來的。而在新約呢,只要感謝上帝,任何律法都不須遵守,單憑恩典就可得救。當然第二個的看法是對的,但第一個看法是錯的。

 

在舊約,律法的基礎其實是上帝的恩典。而在〈出埃及記〉已經界定了恩典是甚麼,藉著上帝的名字顯露出來。〈出埃及記〉34:6「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而約翰在〈約翰福音〉1:17「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翰不是要把兩者對立起來,兩句之間並沒有出現「但是」這一類字眼,因此約翰的意思並不是說在舊約裡沒有恩典、沒有真理,而「恩典」和「真理」都同樣是舊約的詞彙,而是說「恩典」和「真理」是在基督裡成形,基督親自盛載著這一切。而在舊約裡,情況是一樣的:就是先有拯救,然後才是人以順服作回應。〈出埃及記〉最少以18篇經文描述拯救的故事,然後才開始出現律法。

 

我們來看看這最後的一節經文,〈申命記〉6:25「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上帝所吩咐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意思並不是說,人憑藉自己的功德去換取義,也不是靠行為稱義,而一直所講的都是以色列民早已經歷上帝的拯救,從埃及地救了出來,並且在上帝的救贖行動中,人已經得享上帝的義。而上帝的義,是要求我們作一個正義的回應,就是順從上帝,順服上帝,遵守上帝所吩咐的一切誡命;在新約也是同樣。事實上我們在新約,同樣都要遵守上帝的誡命。

 

耶穌吩咐說要彼此相愛,這並不是一種選擇,是耶穌給我們的誡命,而且是耶穌怎樣愛我們,所以我們也要怎樣相愛,或者正如約翰所說的:我們愛是因為上帝先愛我們。我們因為順服上帝因而彼此相愛,是回應上帝向我們所施的恩典。保羅說要彼此饒恕,也不是一個選擇,是命令,而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彼此接納,正如基督接納了你們一樣。

 

我們順服上帝的原動力,永遠都需要的是恩典;否則,就會變為律法主義,又或者是驕傲。

 

五、總結

 

一主、一神,這一主一神,以色列耶和華上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而藉著耶穌基督,我們蒙召,得以進入與上帝立約的關係,祂已經主動的來拯救、買贖我們,即如在出埃及所做的,亦即如終極的藉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做的,請問,我們有甚麼回應?我們就要愛耶和華我們的上帝,竭盡我們一切所有的,在個人、家庭及公共的生活裡面,全然的愛上帝。

 

我在開始時提及耶穌,現在結束時,我亦以耶穌作結。耶穌基督復活後對彼得說:你愛我嗎?這是上帝發言,亦是〈申命記〉的發言,耶穌是叫彼得,照著聖經所吩咐的問他,你愛我嗎?現在彼得知道耶穌是誰,所以問彼得,你愛我嗎?如果你愛我的話,請你遵守我的誡命。願上帝施恩給我們,使我們能如此行。


講員: 萊特牧師
傳譯: 陳恩明牧師
速記: 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